文/蘇瑞銘(Ricky)
1.不虛此行徜徉鬱金香花海
西元1593年,鬱金香球根自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引進到荷蘭後,繽紛豔麗的色彩隨即掀起了一波愛好者的狂熱,吸引許多人開始栽培鬱金香。
演變到今日,光是荷蘭境內便約有一半的農地是種植鬱金香的花田,所以鬱金香也成為荷蘭最具代表性的花卉。
每年3月底~5月中的花季期間,參觀鬱金香花田是來到荷蘭不能錯過的重頭戲。
2.欣賞傳統風車
濱臨大西洋的荷蘭,由於早期境內缺乏水力及動力等天然資源,於是居民便利用臨近海岸所擁有的強風優勢,藉風力推動風車運轉,進而從事各項生產活動。
如今,風車成為荷蘭的特殊景觀之一,也是數百年來荷蘭人適應惡劣環境的產物。風車兼具傳統特色和優美的外型,因此荷蘭素有「風車之國」的美稱。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3.騎腳踏車旅行城市
根據統計,阿姆斯特丹市區至少有100萬台腳踏車(數量超過汽車的3倍),將近6成的民眾每天出門以腳踏車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這裡是全世界上單車密度最高的城市。
在政府多年來的大力推廣下,騎腳踏車儼然成為民眾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來到阿姆斯特丹的遊客,當然要找機會踩單車,不論徜徉在曼妙的花田間還是穿梭在市區的大街小巷,都是感受腳踏車文化的最佳方式。
4.穿梭運河體驗水上風情
穿梭運河體驗水上風情阿姆斯特丹的運河,是數百年前政府都市規畫的成果,包括運輸、防禦外敵和污水處理等多功能用途,市區裡大小水道加起來總長度超過100公里。
穿梭在街道之間的運河和各種造型的橋梁,為阿姆斯特丹添增了一份浪漫的風情,因此這裡素有「北方的威尼斯」之稱。
5.夜宿船屋
數百年前,許多荷蘭人以捕魚來維持生計,漁民為了方便就直接住在船上,這是船屋最早的由來。後來,阿姆斯特丹市區的房屋供不應求,造成房價(租)上漲,一些不想負擔昂貴住宿的民眾,便搬到船上居住,形成停泊在運河兩旁的船屋。
政府也針對這些船屋發放門牌號碼,提供水電等生活必需設備,所以住在船上跟一般公寓並無差異。但是隨著船屋的日益發展,卻間接造成運河的擁塞,於是目前規定不能再興建新的船屋。想要體驗船屋生活的人,就只能上網找改裝成旅館或民宿的船屋了。
阿姆斯特丹的住宿普遍都不便宜,有些船屋的價位甚至比飯店貴,但是很多提供給遊客居住的船屋會整修過,整體的環境還算不錯。如果不想住船屋的人,不妨安排前往參觀船屋博物館,就能了解船屋內的狀況。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6.買木屐鞋紀念品
在早期農業時代,地勢低窪的荷蘭非常容易積水。在橡膠鞋尚未普及化之前,農民在泥濘的田地裡工作,就屬厚實的木製鞋子最耐穿又能兼具防水功能,所以木屐鞋廣泛地被勞工們使用,而成為荷蘭的傳統特色之一。
荷蘭各地都可以看見賣木屐鞋的紀念品商店,包括阿姆斯特丹市區、桑斯安斯(Zaanes Schans)、沃倫丹(Volendam)等等,甚至中央火車站對面的旅遊中心內就能買到,通常阿姆斯特丹市區裡賣得比較便宜。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必嘗傳統國民美食】
由於阿姆斯特丹是很多外來人口聚集的城市,因此飲食的選擇性也相當多元化。不管是路邊的小吃攤還是裝飾華麗的百年老字號餐廳,都提供了各式各樣的佳餚。以下幾項傳統食物,是來到阿姆斯特丹的遊客一定要品嘗的美食。
●醃鯡魚(Haring)
來到阿姆斯特丹,當然不能錯過醃鯡魚(Haring)這道荷蘭傳統美食。
銀白色的鯡魚主要產於大西洋和太平洋北部的海域,早在數百年前,漁夫們在海上捕獲到鯡魚後,便會直接拿到阿姆斯特丹的市區販售。
鯡魚除去內臟再以鹽巴醃製過後,吃起來的口感有點像生魚片的感覺,雖然隱約會嘗到些許的魚腥味,但滑溜順口的魚肉搭配洋蔥和酸黃瓜一起吃,仍堪稱是路邊就能享受到的平民佳餚啊!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道地荷蘭人吃鯡魚的方式,是用手從魚尾的部分把整條魚拿起來,然後放進嘴巴咬一口來吃。也許如此豪邁的吃法嚇壞了不少旅客,不過別擔心,賣給觀光客的店家會把魚肉切成數小塊,並貼心地附上牙籤。
醃鯡魚不但是荷蘭路邊攤常見的小吃,而且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對於人體的健康很有助益。售價一盤約為3€。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薯條(Vlaamse Frites)
薯條出現在歐美國家的料理中,似乎不是什麼新鮮事吧?不過荷蘭人卻有奇特吃薯條的方式,那就是他們的醬料。
不管是餐廳還是賣炸薯條的小店,他們吃薯條所沾的醬料,當然不是像平常麥當勞所提供的蕃茄醬,荷蘭人最普遍的吃法是在香酥的薯條上淋上美乃滋(Mayonaisse),此外咖哩醬(Curry Sauce)、沙嗲醬(Saté Sauce)及大蒜醬(GarlicSauce)也是非常受歡迎的選擇。
一份薯條的價位約2~3.5€,視分量大小而定,多加醬料需要加錢。
●起士(Kaas)
根據統計,荷蘭每年生產超過6億公斤的起士,雖然其中2/3出口到世界各國,不過平均每位荷蘭人每年也會吃掉14.3公斤的分量,堪稱起士大國。其中,最有名氣的幾款起士是豪達(Gouda)和艾登(Edam)。
除此之外,位於阿姆斯特丹北方的阿克瑪(Alkmaar,P.168),在每年的4~9月間的週五早上,會依照傳統舉辦起士市集,是當地非常熱門的活動。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楓糖餅(Stroopwafel)
荷蘭最聞名也是最熱門的甜點兼餅乾,就是楓糖餅了。楓糖餅的原產地來自阿姆斯特丹南方的豪達(Gouda)小鎮,約略在18世紀末的時候,某家糕餅店利用做麵包剩下的材料,摻入焦糖漿再製作成餅乾。結果這款餅乾推出後,馬上大受好評,附近的其他業者也紛紛仿傚,楓糖餅的熱潮便旋風式地在豪達小鎮展開,並蔓延到荷蘭的其他城市。
楓糖餅的主要成分,包括麵粉、奶油、牛奶、雞蛋和焦糖等等。製造的過程,先把麵糰揉成球狀,然後放在鐵製的板模中壓扁烘烤,讓它形成非常薄的圓片狀,接著再塗上熱騰騰的糖漿,把兩片餅乾合起來,這樣一塊楓糖餅便完成了。
荷蘭人吃楓糖餅的傳統方式,習慣把餅乾放在熱茶或咖啡杯的杯口,藉由熱氣讓它變得鬆軟,更能品嘗到香味四溢的焦糖味道。超市賣的一包約1.5~2€,送人用的罐裝禮盒約5€起。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海尼根博物館 Heineken Experience
海尼根為全球最聞名的啤酒品牌之一,於西元1864年由傑拉德‧海尼根(Gerard AdriaanHeineken)在阿姆斯特丹所創立。
這棟龐然的紅磚建築物原本為釀酒廠,後來才重新整修改建成博物館,裡頭展示了海尼根啤酒的歷史演進和釀酒過程,包括紅色星形商標的緣由和含意。對於海尼根的啤酒迷而言,這裡是個必定要來朝聖的景點。
在進館之前,工作人員會發給你一個手環,手環上有2 顆可以換取免費啤酒的綠色鈕扣,至於另1顆白色的鈕扣,則是用來在商店內兌換紀念品。博物館內不但提供遊客暢飲啤酒,還能製作刻有自己名字的酒瓶。
如果覺得不過癮的話,不妨前往吧檯體驗倒酒的樂趣,只要你有辦法將啤酒和泡沫的界線控制在杯子上紅星的位置,便有專業倒酒師的水準了,還可以獲得一張合格的證書呢!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猶太歷史的印記】
○安妮之家 Anne Frank Huis
無論何時經過西教堂,總是能看見摩肩接踵的排隊人潮,這些人不是在搶百貨公司的周年慶商品,更不是某餐廳推出的美食宣傳活動,原來所有人都是為了造訪「安妮之家」(Anne FrankHuis)而來。到底她的家裡有什麼值得參觀,讓大家不畏風雨排隊等這麼久?
其實,她就是風靡全球暢銷書《安妮的日記》(HetAchterhuis)的作者,一位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猶太少女――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當年安妮和家人為了躲避納粹警察的逮捕,而藏身在這棟房屋頂樓;樓下為她父親公司的辦公室,在活動書櫃的後方,則是通往閣樓密室的通道,目前全部都規畫成博物館對外開放。
房屋內部依照當時的場景重現,通往閣樓的狹窄木製階梯、吊著小燈泡的昏暗房間、掛著窗簾的玻璃窗,全都完整地保存下來,旅客們仿佛是搭乘時光隧道回到從前,體會安妮一家人躲藏時的忐忑心境,藉此讓後人回顧這場歷史的浩劫。
內容取自:《阿姆斯特丹》
作者:蘇瑞銘(Ricky)
本文由 太雅出版社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