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遊客沒什麼機會潛水,難得一次下海,教練總是會準備一些麵包或魚餌,下海後吸引魚群靠近。遊客看到魚、感受被魚群包圍的快感後,心滿意足、拍拍屁股走人,接著換下一批遊客,周而復始。
(圖/顏孝真授權使用,請勿隨意翻拍)
這樣的行為看在潛水教練顏孝真Vanessa眼裡,簡直是一種自取滅亡。她說在馬來西亞時,為了做潛水的水下練習、都會跑固定的潛點,每一次下水,都會有一群小魚圍在她身邊,仔細一看,牠們正在啄食她的皮膚。因為魚太小,即便啄食也無關痛癢,但這跟自己理解的魚類習性差太多,抱著疑惑詢問當地人,得到的解答是:
「好幾年來,遊客潛水時都會帶食物下去餵魚,所以魚都會靠近人。後來就算停止餵魚,牠們還是會一直靠過來。」
(圖/顏孝真授權使用,請勿隨意翻拍)
小魚並沒有辦法造成什麼危機感。Vanessa說,她在帛琉時就曾經、差點被蘇眉魚(又稱龍王鯛)咬掉一塊肉。她張開雙臂:「當時有一隻大型蘇眉魚向我游過來,開始繞著我游一圈、感覺在打量什麼。才一轉眼的時間,牠就衝過來咬我!很幸運的是,因為我一直盯著牠看,所以牠衝過來的瞬間才能閃過、最後咬到的我身上的裝備。」她停頓一下,眼神還有餘悸,接著雙手比劃到約臉頰的寬度:「可是你想,那隻蘇眉魚的嘴有這麼大,要是咬到的是我、怎麼辦?」
(圖/顏孝真授權使用,請勿隨意翻拍)
上岸後她再次詢問,果然又得到了相同的回答──都是餵出來的。Vanessa解釋,蘇眉魚其實是非常有靈性、個性溫和害羞的魚類,絕對不會無緣攻擊人,同理,無論什麼魚都不會隨意靠近或攻擊。那牠們為什麼會做出違反習性的行為?
「你們不知道餵魚這個行為有多危險,尤其是在台灣,浮淺教練都會帶你去餵魚。大家不覺得嚴重,以為『餵魚很好啊我在提供他們食物、幫牠們長大』,可是你善意的行為卻帶來惡意的後果。」綠島、墾丁,一群小型熱帶魚跟著人跑,牠們為什麼要跟著人跑?哇好可愛牠們好喜歡人?「不是的,牠們跟你一樣,不會毫無目的接近一樣東西,對牠們來說,要嘛好奇、要嘛為了吃。」
(圖/顏孝真授權使用,請勿隨意翻拍)
Vanessa整理了三個方向:
第一、餵魚的食物大多是非自然的食品,像麵包,過度精緻,會對魚的胃造成負擔;第二、破壞食物鏈,魚群習慣餵食後,會失去覓食能力,尤其小魚主要會啄食珊瑚上的藻類或微生物,當小魚停止覓食,會造成過度覆蓋變成無法呼吸,珊瑚就會窒息而死亡;第三、餵魚像一種訓練,數年積累下來,魚會把人跟食物畫上等號,當餵食行為終止、牠在你手上得不到食物,本能的反應是什麼?
(圖/顏孝真授權使用,請勿隨意翻拍)
潛水多年,她數次被魚攻擊,問到的答案都是「以前餵魚、現在不餵了」。Vanessa提出一個比喻:「今天你去非洲野生區,敢不敢隨便餵獅子?不,你怕牠靠近你、把你吃掉。那、為什麼你到海裡就敢隨便餵魚?」她到處提倡停止餵魚,甚至撰寫過相關文章,還因此被一大票網友攻擊,批判她「危言聳聽」、「口說無憑」。
「亞洲人相較起來,對於海洋環境的知識與保護觀念真的叫落後。或許大家還是覺得餵魚沒什麼關係,那是因為我們只是個過客,並不住在海裡。請尊重每種生物的求生之道,尊重海洋生物的自然生態。」
(圖/顏孝真授權使用,請勿隨意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