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式軟糖
英國一對夫婦路易斯(Louise Draven)和妮琪(Nikki Draven)育有一名孩子,看起來就像常見的幸福小家庭,但最近這個家庭,卻在英國各大媒體曝光後,備受爭議,原因在於他們是「性別流動家庭」(Gender-fluid family)!
*為避免混淆,以下無論男性、女性、中性,撰文皆以「他」來表示。
(圖/Mark Pinder)
全家性別狀態如下:
孩子的生父路易斯,性別男,但自認為女人,孩子叫他媽媽;
孩子的生母妮琪,性別女,如今正向男性轉變,孩子叫他爸爸;
而兩人的孩子史塔(Star Cloud),性別暫不確定。
(圖/Mark Pinder)
為什麼兩人會組成「性別流動家庭」呢?這要從2012年兩人結婚後說起:
路易斯婚後不久,即強烈意識到自己想當女生,這是他自8歲以來,一直未能實現的夢想。而妮琪也欣然接受,因為打從婚前,妮琪就是一名「泛性別主義者」,扮演男性或女性對他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兩人不受性別限制自我,偶爾想當男人,偶爾想當女人,因此從未進行變性手術,也沒打算靠吃藥變性。
路易斯和妮琪就這樣組成英國第一對「性別流動家庭」,在此信念下,他們迎來了第一個孩子,將他命名為史塔(Star Cloud)。
(圖/Mark Pinder)
史塔就生理來說,明確是一名男性。但夫婦倆堅守「性別流動家庭」的信念,他們說:「孩童時期的我們,都不想固守出生時的性別,因此我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性別所限,我們只想當一個能『做自己』的家庭。」
因為英語詞彙限制,路易斯和妮琪會用he/him來稱呼史塔,但這只是形式上的代稱,實際上不衍伸任何性別上的意義。夫婦倆也說,他們從未主動買「特定性別顏色」的衣服或玩具給他,我們會讓他自己選擇,而史塔通常選擇粉紅色,因為粉紅色是他最喜愛的顏色。
夫婦倆非常滿足史塔的選擇,「我們不告訴孩子你是什麼人,而是由他來告訴我們。」(We don't tell him who to be. We let him lead us.)
(圖/Mark Pinder)
史塔就學時,外表上雖穿著男生制服,但制服裡全是粉紅色的內衣褲和襪子。史塔不只喜歡化妝和塗指甲,也喜歡小汽車和玩具槍,男孩和女孩愛他都愛玩,平時男孩和女孩的衣服也都混著穿。
(圖/Mark Pinder)
然而,在「性別中立」的教育模式下,儘管史塔在父母眼裡活得舒適自在,但無可避免,外界的壓力已開始傷害史塔。一次史塔哭著回家,告訴爸媽:「我不能玩娃娃,因為同學說那是女孩子玩的。」
夫婦倆也和史塔一樣,遭受許多輿論的壓力,兩星期前,有司機把車停在他們面前,衝著一家三口咆哮:「我要是像你們一樣,還不如割喉自殺!」
(圖/Mark Pinder)
就在接受媒體報導後,網路上也引起熱議,正反面的聲音都有,表示支持的網友認為,在「性別中立」的教育模式下,因為沒有明確的性別劃分及性別分工,也就沒有兩性不平等和性別歧視的問題,孩子會比大多數人更具和平和包容的心。有人更認為,這是21世紀最令人期待的「新家庭模式」!
不過更多的是懷疑的聲音:
「對不起,作為一個同志,我也覺得孩子需要認清他的性別角色!」
「孩子對自我性別只會越來越困擾,不會更清楚。」
「什麼時候天生的性別成為一個重大議題?覺得好荒謬......」
「我的女兒也喜歡玩卡車、最喜歡藍色和綠色,這又不代表什麼!」
總結反派網友的論點:
雖然大多數的人表示支持「每人有權力選擇自己想過的人生」,但還是不禁為這個孩子感傷,因為在他往後的每一天,他要面對的欺凌與精神上的折磨,可能是今日同學惡言的百倍、千倍,永遠不會停止。
史塔的父母給了他選擇性別的機會,但史塔真的了解這是什麼意思嗎?也許「你是男生/女生!」跟「你不必選擇當男生或女生!」都是父母親強迫灌輸給孩子的觀念,對於還未有自我判斷力的孩童來說,並沒有差別。而後者更容易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
(圖/Mark Pinder)
各位酸酸覺得呢?你們認同這對夫婦的教育方式嗎?在思考前,先分享一個最有趣的留言:「父母沒資格決定孩子性別,那名字呢?你有問過他真的想要Star Cloud(直譯為星雲)這個名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