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戰爭片中,我們會看到士兵對長官的無線電電話前一句「Roger that」後面又一句Roger,這或許曾讓一些人很疑惑,Roger到底是誰,為什麼大家一天到晚要找他?
其實Roger並不是一個人名,而是溝通代號。自從人類有無線電技術後,要如何跟對方進行有效的溝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尤其對於飛行員與塔台更是如此,一個字聽錯,可能整機墜毀!在無線電發展初期,其實飛行員與地面人員的溝通是非常巨大的挑戰。
除了摩斯密碼的R就代表收到(Received)的意思,為了節省翻譯時間,他們通常會使用"縮略語", 所以Roger到底是甚麼意思呢?當飛行員不再使用摩斯密碼進行溝通時,而是使用聲音進行交流,他們就使用了Roger這個詞來代表收到(Received)。
這種簡單而精確的兩節發音,讓雙方都能精確地確認對方的意思,大幅降低判斷錯誤的機率。但也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選擇的單字是Roger?
這就不得不提起二戰時期的軍隊溝通方式,在《諾曼第大登陸》中,曾經有這麼一段劇情:
索伯:「這不是D連(Dog)也不是F連(Fox),這是E連(Easy)。在我的領導下將會成為506團最優秀的連隊!」
會如此的使用,是因為在二戰期間,英美軍對使用的A-Z字母音標表如下:
「Able, Baker, Charlie, Dog, Easy, Fox, George, How, Item, Jig, King, Love, Mike, Nan, Oboe, Peter, Queen, Roger, Sugar, Tare, Uncle, Victor, William, X-ray , Yoke, Zebra.」
當時英美雙方溝通時都使用Roger來代替R,這張表一直到1957年才改成Romeo,但由於二戰文化的影響,Roger一詞早就從代號變成了有收到意思的同義詞了。
如今世界通用的音標字母是這樣:
「Alpha, Bravo, Charlie, Delta, Echo, Foxtrot, Golf, Hotel, India, Juliet, Kilo, Lima, Mike, November, Oscar, Papa, Quebec, Romeo, Sierra, Tango, Uniform, Victor, Whiskey, X-Ray , Yankee, Zulu.」
除了Roger以外,飛行員有時候也會說Wilco,是我會遵守命令(will comply)的意思。
▼▼▼▼快來幫胖丁按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