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胖丁呷麵、深海大花枝、轉轉小宇宙
泡麵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窮人的好夥伴,銅板價就能吃一餐,是省錢的好選擇。但近期高單價泡麵卻異軍突起,不管是248元賣到缺貨的「帝王級泡麵」,還是一包60元卻躋身台泡麵熱銷前三名的「花雕雞麵」,似乎都在說明民眾對於高單價泡麵的需求日益增加。
仍有一些人覺得泡麵是窮人才吃的思維,花超過60元買泡麵就像「盤子」(台語潘仔,指不缺錢的土豪),為什麼有人願意花大錢買泡麵呢?
為了瞭解泡麵高單價的現象,《ETNews》這次採訪因花雕雞麵熱銷而竄起的「菸酒公賣局」,與一家位於通化街、開設十年的「泡麵達人」店家與民眾,藉由廠商、泡麵專家與民眾的角度來一窺究竟。
首先我們採訪台灣菸酒公賣局,流通事業部的邱小姐表示,提高泡麵的單價是公司的銷售目標,如今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他們也在逐漸開發新口味,像是乾麵附湯的義大利醬肉醬口味,員工試吃反應都不錯,市面通路鋪貨一包要價4x~50元,以袋裝乾麵來說價格偏高,但如今賣到缺貨,可見市場接受度比想像中高。
相關專題推薦:
來到位於通化街上的泡麵達人館,經營十餘年,代煮從一包從50~250元不等,是有著高價位泡麵客群的代表店家。看著櫃子上的琳琅滿目台日韓泡麵種類,也許會有些人很好奇,泡麵賣這麼貴真的會有客人吃嗎?
泡麵的調味精準性
經營泡麵專賣店10幾年的老闆娘謝于璇就為此表示,泡麵近幾年的發展與趨勢她都看在眼裡,她認為關鍵在於,願意把泡麵當正餐吃的人越來越多了,「有些人吃外面攤販的東西,每次味道都不同,有時還會吃到拉肚子,但泡麵不一樣,不僅衛生、調理跟味道是很精準的!」
怕去外面吃,味道不如預期「被雷」,因此寧可吃泡麵當正餐,這也許是泡麵能漸漸走向高單價的關鍵。
泡麵重點是方便,但配料單調已無法滿足民眾
除了調味精準以外,謝小姐還講到了幾個關鍵點,「就算只是統一肉燥麵,但我加點菜蛋煮給客人吃,不用自己泡自己煮,還有加菜,更何況還能在店裡坐坐吹吹冷氣,50,60元應該不算貴吧?」
正如袋麵無法取代碗麵的道理一樣,稍貴但只要方便,人們都願意買單;另一方面,有時只要加幾口菜、一塊肉、一顆蛋,看起來就很豪華,風味遠勝於傳統廉價泡麵。願意多花一點錢買配料的顧客,並不是民眾口中花大錢只吃泡麵的「盤子」,而是現實已開始與「泡麵是窮人才吃」的狹義概念脫節。
台日韓的泡麵差異
有趣的是,老闆娘也聊到台日韓泡麵的差異,謝小姐表示,在店內賣得最好的其實是韓國泡麵,「韓國泡麵很耐煮!口感很好!」甚至也有高單價的品項「龍蝦泡麵」,一包通路能賣到170;
日本泡麵則是有很多噱頭,像是強調技術力、超細麵口感等等,口味變化很多,平均價格偏高,而高單價的泡麵非常多種;最後是台灣泡麵,謝小姐特別提到,他說台灣泡麵其實非常受歡迎,尤其是基本款口味,像是維力炸醬麵、味味A排骨雞麵、還有統一肉燥麵等等,不論季節性,都有一定的銷量。
他也提到了許多外國人來吃的口味偏好,像是韓國人來只點韓國泡麵,日本人很愛嘗試新品,中國人則是專吃台灣泡麵等等,而台灣人則是要看個人偏好,每個人差異很大,整體來說沒有偏愛哪一國的泡麵。
▼日本泡麵麵體偏細
▼韓國麵則是耐煮、強調Q彈口感
隨機訪問民眾意見
回到開頭,為什麼民眾願意一百多元買泡麵吃呢?為此我們在謝小姐餐廳內詢問了幾位來用餐民眾,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說法:
「泡麵當正餐很OK啊?重點應該是份量夠不夠,還有我喜歡嘗鮮。」點了一碗250元鮑魚麵的客人Luke如此說著;
「料滿多就OK,我覺得我們比較在乎能不能吃飽。」身體壯碩的蕭先生、周先生、與陳先生,各點了一碗150元的海鮮炒泡麵;
「平常我都吃乾麵欸,有時候懶出門就會當正餐。」點了150元韓國起司麵的女性Emily如慈說著;
「家裡沒事都會買辛拉麵來放,我喜歡買外國泡麵來試試,但也不要太貴。」吃著一碗80元韓國金拉麵的陳小姐如此說著。
走到店外,試訪一般民眾對高單價泡麵的看法,宛如就來到了不同的世界,店外的民眾紛紛表示:
「價格太高不考慮(謝姓老先生)。」
「像來一客那種有碗比較重要,貴的可能會想試試看(林先生)。」
「我只吃素泡麵欸,泡麵最多就60塊吧?(鄭小姐)」
「這麼貴真的有人會買?泡麵不是窮人在吃的嗎?(王小姐)。」
「平常會吃滿漢大餐等等,但超過一百不如去店裡吃(駱先生)。」
「貴的看要料多少拉!泡麵怎麼可能放那麼多料?平常都吃牛肉麵。(李先生)」
相對於店內的民眾,店外的民眾回應似乎就不是人人都能接受,但也有一些人表示,如果好吃料多也願意試試看。總結來說,在這個強調客製化、差異性的社會中,泡麵的高單價化無意間也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如果在方便的前提下,有著更多的料,更好的口感,那麼多付一點錢又何妨呢?如何針對這些挑嘴的「盤子客」來推出產品,似乎是泡麵廠商近幾年內不可避免的挑戰。
相關專題推薦:
相關檸檬好文:
泡麵為何要「等3分鐘」?廠商說溜嘴:不是等泡開...而是醞釀心情
▼▼▼▼快來幫胖丁按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