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凱西‧克洛(Kelsey Crowe Ph.D.)
互助組織「互相扶持走出來(Help Each Other Out)」的創立者,也是戰勝乳癌的生命鬥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福系博士,目前在加州州立大學教授社工。
很多人伴著許多眼淚還有悔恨學到一件事,那就是:我們不能把痛苦和恐懼托付給任何人。
有很多人動不動就批判別人。多數時候這樣其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我們的意見就是個人人格的起源之一。
擁有同情心,不應讓你語言乏味無趣。但如果是針對身旁容易受傷的人來說,對人們的苦難太過挑剔,會讓他們在分享個人困擾的時候比較沒有安全感。
而且那是因為… 人們並不想要因為自己遇到的困擾而遭受指責,而且也不想為了自己的選擇出面辯護。
試看看以下幾點,可以幫你成為更值得信賴的人,足以呵護別人的玻璃心:
●每次我批判或對他人的痛苦說三道四,看見我這麼做的人,都不會放心地與我談論他們的苦難。
●每次藉著批判別人痛苦的方式與人交往,我就跟無法與我的痛苦共處的那些人沒兩樣。
為了幫你克服每個人都會有的批判心態—尤其是被激怒、想要消磨時間或只是講話不經大腦的時候(這還真會發生)—我們建議你可以默念以下3句咒語:
●我會帶著同情心和同理心照看人們各別的困苦。
●我不會對人們的各別困苦橫加批判。
●我不會把人們各別困苦當做閒談材料。
同情心要避免的:強迫與急躁
即便幫助他人有很棒的價值,少部分人提供的協助方式還是會變得有點惹人厭。知名電視主持人雷德.羅傑斯在訪談中提到:「你總是可以找到你能提供幫助的人。」曾看過這句話的人,會發現我們剛提到的這個觀察看起來有點不敬。
不過,親切伸出援手的人(羅傑斯所說的那種)和「糟糕的助人者」是不一樣的。糟糕的助人者可能會利用別人的困境來提升自己的價值。如果我們想幫助他人的欲望就像是第 37頁描述的那樣,是來自不安全感。
那麼,做個「完美的助人者」或許是個值得追求的誘人榮譽。有兩大傾向最能顯示出,我們之中許多人的內心其實潛藏著「需要付出大量關懷的助人者」:
強迫型的助人者: 用一大堆建議還有難以得到認同的示好,強加於身陷困境的人身上。
急躁型的助人者: 隨時準備在處於困境的人身邊,焦急地做出反應。 你並不想要處於痛苦中的人因你的友好表示而覺得遭到強迫, 你希望他是因為自己提供的幫助,而感覺獲得支持。
強迫型或急躁型兩種助人者,都太過強調自己的助人能力。不過強迫型的人是自戀的—也就是說,他們無法看見受苦之人的需要—並且多半是在關心自己提出的意見還有提議;急躁型的人確實有留意受苦之人的表情和情緒,但他們只是覺得這樣沒有辦法幫上忙,得要再三保證他們做得很棒才行。
如果你發現自己問了一大堆鉅細靡遺的問題,不僅問需要協助的人自己該怎麼幫他才對,還一直問不停以便確認自己真的有幫上忙,那你大概就曉得自己屬於急躁型的助人者。
會來看這類書籍的讀者,要是覺得自己好像具有這種傾向也別驚訝—我們兩個作者也是這樣。 如果你總覺得別人對你的付出都不知感恩,也許就會發現自己是強迫型的助人者。
人們並沒有接受你出於好意的建議,或沒能進一步接洽你提供的資源,你可能會因而感到被冒犯;或是身陷危機的人沒能傳簡訊或電話回覆,你就覺得沒獲得肯定。
你會注意到人們封閉自己,不再和你分享心情,還可能會刻意避開你。許多人不是急躁就是強迫。想要給所愛之人有效的照顧是件好事,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有這兩種傾向也別難過。
不過,如果你想要稍稍變化一下做事的方法,可試看看這邊列出的幾個選項,說不定更有效果:
*本文摘錄自《恰到好處的安慰:這樣說,幫助親友面對挫折、傷痛與低潮》
作者:凱西‧克洛(Kelsey Crowe Ph.D.)
本文由 究竟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