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每天打卡拍照嗎?你可能生病了,來看看這則不是英國研究的印度研究。
自從2014年開始,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已將強迫性的「自拍成癮」(selfitis)列為一種典型的精神障礙,並將患者的程度分成「臨界」(borderline)、「急性」( acute)與「慢性」(chronic)三種類型。
近來,《國際心理健康與成癮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一篇研究發展了一套量表,可以進一步讓人理解自己究竟「病得多嚴重」?
這項由印度與英國學者合作的研究,從印度大學中找來了225 位學生進行質性訪談,將年輕人沈迷自拍的因素歸納為六種類型。再從這六種類型中,發展出一套行為量表,便可用來測量自拍者的上癮程度。
由於印度是全世界自拍致死率最高的國家,佔全球自拍死亡率的60%,也就是說,全世界每10個因自拍身亡的人當中,有6個都是印度人,因此這項研究主要以印度學生為樣本。
研究人員聽取了上百位受試者的自拍心得後發現,自拍之所以令人無法自拔因素主要有六種:
(1)紀錄生活(Environment enhancement)
Rajesh: 「當我處在一個特殊的環境或群體中,我會希望透過自拍來讓自己沈溺其中。」
Nila: 「自拍能讓我留下特別的回憶而不會被遺忘。」
(2)社交競爭(Social competition)
Karthik:「有時候我會想和朋友比一比,看誰獲得的讚數多。」
Lakhsmi:「當朋友的讚數或留言比我多時,我會覺得沮喪。」
(3)尋求注意(Attention seeking)
Murthy: 「每次發佈自拍照前,我至少會花20分鐘以上來修圖。」
Raj:「我自拍的理由就是希望獲得朋友的注意。」
(4)調適情緒(Mood modification)
Precilla: 「我透過自拍來放鬆自己,並且調整自己的心情。」
Santhosh: 「有時,自拍能讓我擺脫負面的想法。」
(5)建立自信(Self-confidence)
Tess: 「當我欣賞自己的自拍照時,總是能獲得無比的自信。」
Anitha:「當朋友對我的自拍按讚或留言時,我的自信心瞬間提升了。」
(6)提高地位(Subjective conformity)
Aashik: 「我透過創意的自拍來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這讓我在朋友之間的地位瞬間提升。」
Kapil: 「透過自拍,我更容易打入一個主流的群體。」
研究結果指出,有34%的受試者屬於臨界、40.5%屬於急性、25.5%屬於慢性。若以性別作為分析變項,患上「自拍症」的男性佔57.5%,女性佔42.5%,換句話說,男性比女性還更沈迷自拍!
若以年齡作為分析變項,最危險的族群是16至20歲。此外,研究者也發現,有9%受試者每天拍攝超過8張自拍照、25%每天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至少3張自拍照。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症狀有多嚴重,可以立即填寫這份行為量表,以1至5分來代表每項陳述的切合程度(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分數越高,代表病情越嚴重。
(1)自拍令我心情良好,並能更享受周圍環境。
(2)分享自拍能造成我和朋友同事之間的良性競爭。
(3)透過在社交媒體分享自拍,能令我獲得更多關注。
(4)自拍令我減輕壓力。
(5)當我自拍時,能感到自信。
(6)在社交媒體分享自拍,能讓我在朋輩中獲得更多認同。
(7)我可以透過自拍表達自我。
(8)自拍有助提高我的社會地位。
(9)當我在社交媒體分享自拍,我感到更受歡迎。
(10)多點自拍能改善我的情緒,讓我感到快樂。
(11)自拍能令我的自我形象更正面。
(12)自拍能令我在朋友圈子中成為更重要的成員。
(13)自拍能提供美好的回憶。
(14)我經常貼出自拍,來獲取更多讚好和留言。
(15)貼出自拍後,我希望朋友會稱讚我。
(16)自拍能夠立即改善我的情緒。
(17)私底下欣賞自拍照能令我增加自信。
(18)如果我不自拍的話,會感到跟朋輩有距離。
(19)我將自拍照視為將來回憶的憑據。
(20)我會編輯自拍來使自己比其他人好看。
這份研究告訴我們,當你打開IG或臉書時,不如多體諒那些每天貼照的朋友,他們不是假掰,而是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