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在學校都被教育,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不過最近有新的研究顯示,恐龍會消失在地球上,除了小行星的關係外,還可能跟牠們「太愛吃」有關。
美國一名教授Gordon Gallup與他的學生Michael Frederick透過研究發現,恐龍可能是因為缺乏「味覺厭惡」,導致容易誤食有毒食物才滅絕的,並將這份研究發表在Idea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雜誌上。
「味覺厭惡」(Taste aversion)是許多生物都有的自我保護機制,它能讓動物們將有害食物與吃下的後果(生病、中毒等)連繫在一起,致使之後不會再吃同樣的東西。
Gordon Gallup解釋,就像很多滅鼠行動為何會失敗,就是因為老鼠其他物種一樣擁有「味覺厭惡」,產生對於有毒物的抗拒心理。
每當老鼠遇到一項新的食物時,牠們都會先試吃一點點,如果身體感覺到不適,就會將這個食物的味道、氣味與有害後果連接在一起,之後則會極力避免接觸這種食物。
而他們表示,有一種被子植物進化出毒性的時期,與恐龍滅絕的時期很相近,因此研判恐龍可能是因為缺乏「味覺厭惡」導致滅絕。而且根據化石呈現的年代研判,恐龍早在那之前就開始減少數量,在撞擊之後仍苟延殘喘幾百萬年。
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直是眾說紛紜,無論是小行星撞擊或火山爆發造成都好,如果真的是因為不懂拒絕有毒植物而滅絕,突然覺得恐龍有種呆萌的喜感啊......
(via dailymail)
廢柴的粉絲團開張了,想要聽廢柴分享音樂、電影或是講幹話,就快來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