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群眾募資」開啟了嶄新的商業模式,除了讓新創團隊獲得舞台,能曝光許多好的點子以外;對消費者來說,更是一種全新的體驗,相比傳統購物網站,民眾逛著募資平台時,也許都能夠得到一些啟發,心想著生活如何被創意給改變:
「我從來沒想過生活可以這樣。」
相信只要是人,隨便逛一下募資平台,都會有一兩個文案會吸引你,況且許多專案的「早鳥價折扣」,折扣都非常誇張,有的能折到將近40%以上。看到這,有些人可能會手滑不小心刷卡;有些人可能會無限觀望,還在猶豫階段,最後看見早鳥禮被搶光,之後就絕望的放棄了。
民眾願不願意買單、產品能募資到多少錢,固然與產品的行銷文案好不好有很大的關係,但對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問題,當然還是那句:
「募資的東西,到底可不可靠?我買了之後,產品會不會有問題?」
本文就是寫給那些,喜歡嘗鮮又怕募資產品問題的人。如果你看到很中意的募資產品,你該贊助嗎?也許你能從幾個方面考慮:
募資達標率沒有參考價值
近幾年來在本土平台裡,幾乎都能找到一些有名的代表作,例如flyingV的Zenlet、群募貝果的舊遊戲時代雜誌、嘖嘖的嘖嘖杯等,但除了這些大成功的明星商品以外,我們不禁好奇,募資失敗的案件到底有多少?
據統計,光是2017年台灣本土的募資總案件數,就有616件之多,但最終募資成功的數目,卻只有54件,足足不到10%。聽到這個數字,難免會讓人有種濫竽充數之感,但用募資成敗來講商品的設計,本身是很欠公允的,因為募資是否成功,與產品或商業點子優劣沒有直接的關係,有時反而更像是對新創團隊行銷功力的考驗。
因此如果你特別挑選"快達標"的文案來贊助,這事情本身就違背募資本身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是買到很會行銷,卻沒甚麼實質內容,也不符合你需求的產品;或者讓你忽略那些,真的點子很好,只是缺乏華美包裝的創意團隊。更何況募資失敗,並不代表產品不可能上市。
募資者的類型
沒幾個人的新創公司,透過群募的方式,來讓有趣的點子實現能夠商業化,這原是理想的募資方式;但隨著募資市場的變化,有時在競爭激烈的募資平台浮出檯面的團隊,並非都是這種「第一手」的新創公司。近幾年有不少是發起人(新創公司),把文案外包給廣告行銷公司,讓行銷專業的人員來募資平台「打廣告的」,這就跟我們所想的「因為沒錢,全都自己來」的小團隊有所不同。
更甚者,還有那種有「本來就能力」讓產品商業化的公司,可能是想測試市場水溫,或是想要降低新產品上市的風險,因此試著將產品端上平台募資。
如果你想要搞懂募資商品的風險,你應該去揣測「募資者」究竟是哪種人,依筆者的剁手經驗,募資者大概可以分成以下三種:
1.人數極少的設計團隊(工作室)
2.擁有製造技術、或是擁有自己事業的工作室,將募資外包給另一群行銷團隊
3.有一定規模的公司(非工作室),開發新產品試水溫
就募資的風險來看,當然團隊的規模越小,出包的機率也會越大,通常在(1)的設計團隊規模中,團隊可能只有5人上下,一個做產品設計、一個做會計、一個做行銷,最後頂多加上一個產品測試工程師…簡單來說,一項分工通常都由某個人完全包辦。
由於是一整個團隊,因此產品的宣傳,與實際的文案差距理應不會太大,但缺點在於,單純設計的團隊遇到在產品遇到問題時,往往會很難解決。就筆者遇過的募資經驗,純設計團隊常常會遇到在生產的問題,必須要花大量時間與代工廠商溝通相關製造細節,最後很容易拖到出貨與發貨的時間。
▼像台灣常見的桌遊募資,都屬於此類
當然如果募資者本身已具有相當成熟的技術,例如傑出的技術人員(軟體、機械、塑膠射出、鐵工),那麼他們可能會選擇把點子交給專業的行銷團隊去做募資,讓自己專注在自己原本的事業上。就(2)專業分工來說,這種募資一定是最受歡迎的,不僅產品的獨特、功能性精進,重點是文案看起來又舒服,打上「台灣製造」美名看起來更是加分。
但問題就在於,這種團隊將產品設計與行銷完全分開,容易造成實際產品與行銷上的溝通誤差,更甚者,在募資的過程中,如果行銷團隊與原案者喬不攏,那麼可能會導致募資案直接石沉大海,例如大家所知的嘖嘖杯就是這種例子。
反而在(3)的情況中,相對風險就小了不少,拿個例子來說,就像筆者日前很關注的,由台灣廠商快睿Cryorig所募資的項目「鍵盤架電腦機殼Taku」,雖然在Kickstarter募資失敗,但隨後在台灣,也有推出商品上市。其箇中原因也很簡單,這種規模的公司,欠缺的是產品的曝光度,與對新產品意見的試探,募資成不成功,其實尚不太會影響商品化的結果。
揣測行銷文案含水量
為了博取目光,如今常常可以看到文案的設計莫名地「小米化」「無印良品化」,有些還搭上一些浮誇的文字來綴飾。
「你的生活你自己決定。」
諸如此類的文字,說實話只是好聽而已,一點產品的功能性都沒有,我們必須要檢視的是,將這些產品脫離華美的包裝以外,還剩下什麼功能性與內容?
再來產品一定會有所謂的早鳥價,給優先預購者大量的優惠,原因就在於,沒有一定數量的話,那麼就難以攤銷掉產品一開始所面臨的固定開模成本。因此募資者都是「先求有」再說,因此我們就能看到,早鳥價通常都很殺,幾月幾號前參與,就能折更多!
但這些產品所標註的原價,實際上卻是問號,究竟生產成本會是多少,在沒有確定數量之前,就可能連募資者本身都不太清楚。
結論是,在募資階段時,產品的價格不能當作參考價值,你必須回歸你募資的初心,那就是「多少錢是可以接受」的?當你是因為大折扣或是送很多贈品等行銷手法所拐到,一時「失心瘋」的話,那麼可想而知,你可以在數個月後拿到東西時,會覺得很不值得,原因在於,你是一股腦地買了東西。
有時拿到產品覺得有落差感,並不是產品的設計不好,而是這東西並不符合你的需求。
能把你不需要的東西賣到你手上,那就是成功的行銷。
檢視團隊的執行力與互動
就算文案寫的再好,技術多麼棒,募資團隊如果沒有足夠的執行力,那麼也是枉然。當然我們很難從募資網站上看到募資者的執行能力,但我們可以透過進度更新,或者與群眾的互動,了解這到底是不是一個有心的團隊,或者是一個來騙錢的公司。
例如筆者在2015年5月,投了60美金贊助的遊戲《血咒之城》,至今都2018年了,遊戲卻遲遲沒有上市。但遊戲製作人五十嵐孝司,在這三年的期間,還在不斷更新開發進度,像是最近胖丁還收到了第65封進度報告書,裡面就有說到,遊戲五月就會上市,稍微算一下,你可以這三年來,他們每2~3個禮拜就會更新一次進度,不時也會在信中貼出美術設計圖,與優美的音樂讓玩家先睹為快,就是收了錢後,向募資者交代,其實遊戲真的有在做。
當然遊戲做得好不好,要拿到遊戲後我們才知道,但如果收到了錢後,連敷衍贊助者都懶的敷衍了,那麼你很難說服大家這是一個盡責的團隊。但五十嵐孝司這種作法,雖然讓我等了這麼久,但說實話,我每次打開信件,其實都是雀躍高興的,這一等就等了三年。
好的募資團隊,勢必是重視與贊助者互動的,有了這樣的良性互動後,我們才會覺得,「這款產品開發的過程,我都有幸能參與到」這種感覺是一般商業交易無法給予的,也是募資的最偉大的價值。
▼▼▼▼快幫胖丁按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