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島剛
臺灣道路簡直和「戰場」無異
二○一七年九月,《西日本新聞》臺北支局長中川博之在深夜穿越臺北中山北路時,不慎遭計程車撞上,傷重不治。在駐臺灣特派記者裡面,中川的「愛臺灣」是出了名的,跑遍臺灣各地去取材,經常在報章上發表和臺灣有關的文章。他的驟逝令人感到相當遺憾。
因為中川並沒有按照規定行走在斑馬線上,這樣的行為肯定是中川的過失較大。暫且不論事故情況如何,據統計,臺灣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高達兩三千人,而中川不幸成為其中的一個。
之前,日本警視廳發表了二○一七年度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統計數字,共三六九四人,創下戰後的最低紀錄,與有一萬六千人死於交通事故,被稱為「交通戰爭」的一九七○年相比,少了將近五分之一左右。當時,隨著日本的家用汽車迅速普及,那些被稱為暴走族的年輕人做出很多飆車競速等危險駕駛的行為,因此日本全國進入「汽車惡霸」的交通黑暗期。
之後,日本的警察和學校為了減少交通事故,接近半個世紀以來致力於交通政策的宣傳和改善。我是在一九七○年代接受初等教育的世代,那個時候校長會在小學朝會時,叮嚀學童:「你們要小心,車子就是獅子。」上學和放學時,都會有熱心家長輪流站在車流量多的路口指揮交通,保護學童過馬路。
日本和臺灣的人口比例大概是五.五比一,臺灣的交通事故死亡率遠比日本高出許多。臺灣的道路狀況就和一九七○年代的日本相同,簡直與「戰場」無異。為什麼臺灣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會如此高呢?
已經有政府相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做過諸多討論,我只是一介門外漢,沒有立場提供什麼政策建言。只是從一個用路人的觀點來看,我認為臺灣汽車駕駛人的態度,和日本或其他國家相比,真的有點傲慢了。
舉例來說,雖然這個行為不太恰當,但很多日本人到現在還會一邊看手機一邊走斑馬線,可是臺灣人很少會這麼做,理由只有一個,因為在臺灣的馬路上使用手機非常危險,相反的在日本其實不會那麼恐怖,存在這樣的差異。這個背後當然攸關車子和行人的優先順序問題,日本社會裡行人的地位高於車子,可是在臺灣卻完全相反,感覺車子凌駕一切。
我在臺灣走斑馬線時,也絕對不使用手機,因為不管是機車或汽車對行人都相當不客氣,每次都以那種「別擋路」的壓迫感逼近,非常不禮貌,我曾經因此轉過身瞪一眼,卻被按喇叭警告。可是在日本,如果是汽車駕駛人被行人狠狠一瞪,反而是自知理虧,態度也會退讓幾分。
臺灣的汽車駕駛人之所以傲慢,可能是因為他們本身對於路權有很大的誤解。道路並不是為車子而開闢的,而是為了方便人的移動而存在。但是,他們卻理所當然地認為道路就是車子專屬的空間,這完全是錯誤的。人會開車、騎自行車、騎機車、步行等,使用不同的交通手段。
其中,最脆弱的就是人本身,最堅固的是用板金打造的車子,因此在使用道路時,應該優先禮讓最脆弱的行人,這是基本的尊重。本來,強者的一方就必須懂得謙虛。
臺灣的社會倫理、尊重生命以及人權觀念都相當進步,但是很遺憾的,唯獨交通問題似乎還殘留著社會病理和落後現象。我誠摯地希望臺灣的汽車駕駛人,能夠「謙卑、謙卑、再謙卑」,這可能是降低臺灣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並洗刷惡名的方法之一。
*延伸閱讀:女行人遭休旅「來回狠輾」眾人抬車救 命危送醫的竟是男駕駛
*本文摘錄自《原來,這才是日本:做決定很迅速、生活成本不高、愛上臺灣環島……野島剛的34個文化深度探索》
作者:野島剛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