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年紀越來越長的關係,身邊的人也都一個接著一個結婚了,我大學還沒畢業的時候就參加了三場婚禮了。
一封封的紅色炸彈寄來,炸得我荷包大失血啊,但大家最頭痛的還是禮金該包多少吧?要考慮交情還要衡量自己的經濟狀況,既要不失禮又要顯得有誠意,包多少還真的是學問啊。
不過酸酸們知道嗎,在台灣只要擔心禮金的金額就好,在日本可是連禮金袋都很講究的,金額、包裝、寫名字的地方,只要一個地方搞錯,對他們來說是很失禮的一件事。
在日本不管是婚喪喜慶的禮金都稱為「ご祝儀」,禮金袋也要根據不同場合來選擇,搜尋了一下日本的紅包袋,真的只有超級豪華可以形容,紅包袋的外面還會有一個布包包著紅包袋,稱為「袱紗(ふくさ)」,還依照顏色分男用女用。不過這個現在可用可不用。
看到這裡是不是已經覺得很複雜了?後面還有更多細節呢…
而最基本的禮金袋,封面有綁結的絲線,稱為「水引」,結也分為單結和蝴蝶結兩種,蝴蝶結是可以解開重綁的,代表這件事是可以重複發生的,例如祝壽、生產、新居落成這種;至於單結是不能重綁的,代表是發生一次的事,例如婚禮或喪禮。
而禮金包得越多,禮金袋也要越豪華,千萬不要自作聰明買了看起來很厲害的禮金袋,結果裡面禮金少少的,那會被討厭的哦~
祝儀袋(禮金袋)有分為中袋和外袋,外袋就是那個超豪華有水引的袋子,中袋就是把禮金放進去,較樸素的白色袋子,包禮者的名字就寫在外袋水引結的正下方就好囉。
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很容易被忽略到一點,就是禮金放進中袋後的折法,要先將上面往下折,再把下面折上來,如果折的順序反了,就會變成喪禮用的,這很尷尬的啊~就像浴衣和壽衣一樣,一個左右穿反意思就差很多了。
再來就是禮金金額的部分啦,在日本也是會有「吉數」這樣的概念,不過和台灣不太一樣,台灣喜歡偶數代表雙雙對對,日本則是認為偶數代表「可以被拆開」,所以禮金都是奇數為主哦。
不過奇數也是要避開9這個數字,在日文中9的發音會讓人聯想到痛苦,所以不會包到這個數字。
日本禮金行情除了看交情和年齡之外,有些地方還會有自己的婚禮模式,像是北海道就是採「會員制」,賓客不論交情、年齡,都只要包出同樣的金額就可以了,省時又方便啊。
簡單介紹完了日本人包禮金的方式,突然覺得我們只要擔心禮金金額就好,不用細分這麼多繁瑣的細節,也是一件另類的幸福啊~
粉絲團內分享更多關於小宅女的日常~~快來找我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