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人到日本旅遊,有個都市傳說是這樣的:「無法溝通的時候,寫中文他們就懂了!」先不討論這件事是否屬實,但近幾年在日本年輕人之間,的確有種名為「偽中國語」的文字流行起來,專門用來傳LINE或簡訊。
▼看得懂這段對話在說啥嗎?
所謂「偽中國語」,就是完全不使用平假名或片假名,而只用漢字作為溝通文字。不過問題來了,這種對日本人來說還算能夠解讀的文字,看在真正的中文使用者眼裡,也能被讀懂嗎?
日本綜藝節目《阿Q冒險中》(世界の果てまでイッテQ)派出特派員Q妹(井本絢子),遠赴重慶一間超市實測。他們找來當地店員小嚴做為實驗對象,當Q妹在紙板上以「偽中國語」寫出商品名稱時,看小嚴能不能準確拿回指定物品。
第一題是「濡紙」,儘管中文裡沒有這種東西,但小嚴拆字理解一下,竟然迅速就將對應物品拿回來了。不過當Q妹寫下第二題「歯磨毛」的時候,由於從沒看過「歯」這個字,小嚴只能就後面兩個字解讀,拿回來的東西就差遠囉~(補充:齒的簡體字長這樣「齿」)
不破哏,節目片段就參考下面影片吧
三題裡面只錯一題,而且錯的那題稍稍修改寫法後,小嚴也拿回了正確物品,顯然「偽中國語」一點也不偽,是個完全能在華語圈使用的文字嘛。
其實在2015年的《東北亞名人會》上,就曾發表過一份《中日韓共用常見808漢字表》,意思是只要學會這808個漢字,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地方,就能以這些字應付簡單的日常交流啦!
▼背好《中日韓共用常見808漢字表》就可以行遍東北亞?
不過還是有些例外吧,高中畢業時曾跟同學結伴到日本旅行,那天正值七月天氣最熱的時候,我們走進一間傳統日式建築餐廳,然後發現菜單上一個字也看不懂。正當店員阿桑和我們都在苦惱時,同學靈機一動在菜單上寫了一個「涼」字,店員阿桑隨即心領神會,跑去廚房準備了。
最後,我只記得我那同學從原本的得意洋洋,到後來苦著一張臉,滿頭大汗吃完一碗熱騰騰的湯麵。至於我呢?因為認得出菜單上的「白玉」兩個字,就果斷點了一碗紅豆湯圓。只能說,學會了漢字,也要確定對方跟你理解的是同一個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