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到天亮是件很幸福的事,但有時候白天腦筋動太多,到了夜裡不但可能睡不好,還會被各種夢境騷擾,這樣醒來最累了,就像在夢裡跑了場馬拉松。
記得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夢遊不小心殺死自己岳父的故事,裡面就有提到睡眠的五個階段分別為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和快速動眼期。
我們人會做夢通常都會在快速動眼期的時候,這時候的腦波迅速改變,出現如清醒狀態的高頻率振幅,也就是進入了「快速眼動睡眠(REM)」。
而科學家發現兩個導致我們會做夢的基因,就都發生在這個階段,而這個時期在維持健康和儲存記憶方面有著很重要的功能,但當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移除了這兩個基因之後,意外發現老鼠還可以繼續正常生活。
因為之前在1989年一項關於睡眠必要性的研究指出,如果不讓老鼠在睡眠時期進入快速眼動睡眠(REM),一個月內將會接連死亡,所以還未找出為什麼兩種研究結果會互相衝突。
而把這兩種基因移除的原因,是想探討移除了造夢的基因編碼後,以後是不是能有效的防止以後人類做惡夢這件事呢?
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因此對老鼠做出了實驗,根據他們在《Cell Reports》期刊上發表的結果看來,研究人員認為,REM睡眠期可能不是哺乳生物生存所必須的。
但是作夢真的不是好事嗎?常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哈佛大學也做了一個實驗,為的就是確定我們的夢境對現實生活重現有多少的精確度。
最後在29名實驗者交出的299份報告卻發現,其中只有1-2%的夢境和白天的活動有關。和事件相關性不大,但和情感比較有密切關聯。
實驗者在白天行動時經歷的35-55%情緒,會強烈的反應在夢中,所以其實作夢也不完全沒有好處,我們可能會因此從經歷過的挫折中解脫,甚至在隔天時覺得低落的情緒都消失了。
所以遇到煩心事的時候,常說睡一覺就好了嘛~也不是隨便說說的哦。
VIA dailymail、MagArticle
粉絲團內分享更多關於小宅女的日常~~快來找我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