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喜德會飄移
拍照的時候攝影師總不忘提醒大家,記得露出笑容留下美好回憶,不論是團體照、個人照或是手機自拍照,相片中的人們擺出各式各樣的表情,這已經見怪不怪,不過翻開歷史課本上的黑白照,酸酸們應該都發現人們總是擺出臭臉,像是被倒債一樣,一點笑容也沒有,難道他們有什麼苦衷嗎?
▲由左至右分別是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法國文學家雨果、美國格蘭特總統。(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曝光時間
現代人拍照只需要花幾秒鐘的時間讓底片曝光,就可以得到一張相片,然而在早期相機設備還未成熟,底片曝光需要大約十五分鐘的時間。十五分鐘內若是身體有一點的晃動,表情有所改變,照片都會變得模糊而不清晰,基於這個原因,拍照時不可以隨意亂動。
若是你想拍攝一張有笑容的照片,那就得做好維持笑容十五分鐘的準備,當然這一件非常累的事,不太可能辦的到,因此「不笑」就是最輕鬆的表情了。
▲這張照片是1826年尼埃普斯用暗箱所拍攝,他花了8個小時曝光才完成作品,是世界現存最早的相片(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拍照的意義非凡
在攝影技術發明以前,肖像畫是人們記錄自己身影的常見手法,保存時間長且有獨一無二的紀念價值。但因為作畫時間長,畫像具有稀少性,相當珍貴,人們通常將畫人像畫視為一件需要嚴肅看待的事,而這種想法也延續到了攝影這塊。
除了正式場合外,平時要拍照其實很奢侈,因此當早期人們在拍照時,很自然的以肅穆的表情入鏡。此外,對於當時的上流社會人士來說,咧嘴大笑是一件非常不禮貌的事(包袱很重),只有沒教養的低下階層會這麼做(???)
▲一張拍攝於1890年的團體照,每個人的表情都相當嚴肅。(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仔細想想以前的人也是挺辛苦的,拍張照片有這麼多眉眉角角需要注意,讓喜德不禁感嘆自己生在現代多美好(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