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海大花枝
最近對岸有個奇怪的趨勢:「誇誇群」。在這些群組裡,人們不能罵人,只能互誇,光是你說句「今天中午吃了碗乾麵,求誇」,都可以得到五花八門的回覆,例如「你對午餐的選擇既有對生活的堅持,又有對食物的品味,能從最樸素的麵中吃出人生滋味,一定是前途不可限量!!」
這種喪心病狂,但又好像正能量爆發的群組,到底在做什麼?對岸問答網站「知乎」上,就有人提出了精準的分析。
一名匿名網友說,這其實就是網路上的「小眾消遣」生命周期。現在誇誇群迅速擴張、以誇張的方式獲得大量曝光和認可,過不多時,就會引來許多「老鼠屎」,進來拉保險、賣直銷、廣告自己的代購事業。於是,這個小眾的東西不再小眾時,就等於是已經死去,
名為徐三石的網友則說得更多,他先說,還記得去年紅極一時的「互罵群」嗎?
從互罵群,到誇誇群,這是一種「獲得心理回饋」的過程。
在現代,我們每天花最多時間的事情,都是「獲取內容」。不管是看影片,還是滑FB,你可以滿足打發時間的需求,但你無法壓住心裡的探問:「我是誰?我是什麼?」如果沒有互動、沒有來自別人的正向回饋,又沒有反求諸己的思考,你就沒有存在感,難以體會到自己的存在有何意義。
所以,誇誇群是滿足了現代每一個人對存在感的渴求。
比如說,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沒有錢,卻要花大錢「抖內」直播主呢?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當主播念出他的名字、對他表達感謝,在那一瞬間,這個人知道了自己是被需要的、得到了情感回饋的自己,是有存在意義的。
他悲觀地說,誇誇群終究會消逝,因為要能說出這些搞笑而刻意的誇讚,本身就是有門檻的。到最後,群內最有梗的人依然會脫穎而出,得到所有人的傾慕。而其他庸庸碌碌的人,又失去關注,回到那個孤獨的狀態。
不過,科普帳號「京師心理大學堂」則說,這些一聽就很唬爛的誇獎,一樣能讓人們感受到一股真實的情感支持。無償花費心力誇人,這其實,算得上是一項偉大的慈善事業。
你又有什麼看法呢?不管怎樣,我要先誇誇看到這裡的你。這麼有著耐心和求知慾的你,未來一定也會順利的喔。
【花枝與小夥伴的愉快日常】←從深海來到陸上工作的花枝枝,擅長吐槽,最喜歡寫奇奇怪怪的東西。今天也為了海陸交流而努力發文,快來參觀花枝家吧!
[via zhi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