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因遭祝融而被消失的淡水古建築們】
今天早上大家的臉書應該都有被法國巴黎聖母院的大火消息給洗版吧!這棟已經存在數百多年的大教堂,是法國重要的文化資產,也是市民重要的記憶場所。大火雖然燒毀了屋頂、尖塔,嚴重損毀,但法國總統馬克宏已經表示,將會重建聖母院。
鏡頭拉回淡水,很多人在臉書上哀悼法國巴黎聖母院所遭受的祝融之災,但其實淡水也有許多遭火吻後被消失的古建築,卻沒有受到同等的關注,也無人希望重建,甚至被漸漸的遺忘。以下就來介紹這幾棟淡水被燒掉、而未有機會被重建保存至今的古建築們:
淡水稅關監視部
約建於日本時代,其特色是兩層樓半圓拱迴廊;戰後為郵局倉庫,於1963年因受到旁邊眷村木造宿舍火災的波及而被燒毀,後雖曾被整修作為《聖保羅砲艇》拍攝場地,但1971年又再次被火燒毀後拆除。已改建為今日淡水河畔星巴克。
番仔樓
位於殼牌倉庫後方,建於日本時代,可能為當時洋行的高級職員宿舍;戰後為英國副領事官邸,後又輾轉租給其他外籍人士。曾作為《我父我夫我子》、《又是黃昏》等電影的拍攝場景,1992年遭焚毀後拆除,今日還可見殘址。
淡水戲院
創建於日本時代,是淡水最早的戲院,作家王昶雄年輕時曾經造訪過。二戰期間曾作為臨時醫護站,戰後也曾作為許多活動(如音樂比賽、政見發表會等)的場所。曾多次修建,室內據說還保有原本結構,1992年火災後,地方文史工作者曾倡議保留,但仍遭拆除改建為機車停車場。今日為中山市場。
淡水公會堂
創建於日本時代,是當時淡水人的集會、展演場所。戰後初期曾為中山堂使用,但於1952年遭燒毀僅剩牆面,直到1980年代拆除,改建為今日新北市淡水圖書分館(文化大樓)。
淡水白樓
可能建於清末,據說為馬偕學生嚴清華所建,半圓拱迴廊以及波斯元素的大門是其特色。日本時代曾是許多淡水名畫作的主題,也曾作為《大頭仔》、《聖保羅砲艇》等電影的拍攝場景。二戰之後白樓成為大雜院,後遭祝融。1992年被拆除改建為公寓。
一棟古建築的價值,從來就不是在於她的年代是否悠久,而是在於她所反映的時代意義與歷史文化。淡水的古建築們雖然沒有像巴黎聖母院那樣悠久的歷史與精美的建築裝飾,但每一棟卻都有自己的建築特色、常民記憶,是淡水歷史最忠實的見證者;這些古建築雖然都被燒毀,但當時若有心其實都可以修復再現光彩。
期盼未來淡水、台灣、甚至全世界,都不要再有古建築遭受祝融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