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mazing
超強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上週日劃下了美好句點。陪伴我們五週的喬安、大芝、思悅、王赦、喬平等角色們,都在他們的人生中,努力跨出了一大步,也帶給我們療癒與勇氣。
▲《我們與惡的距離》完結/圖/公視提供
許多人都說,《與惡》給了他不同的思考觀點,過往看見這樣的案件,第一個瞬間也像劇中的網友一樣,覺得氣憤又害怕,忍不住去罵加害者的家屬。但是《與惡》帶他看見原來每件事都不是那麼簡單,背後龐大複雜的成因,絕不是「正義」二字就能斷定的。
也有人說,對於精神病患者的處境更加理解了,以前覺得他們很危險,會傷害人,現在才發現,原來精神患者犯罪的比率其實不高。很多患者都是在成長過程中,累積了太多痛苦與折磨,才會如此,誰也不願意自己生病。
如果你在看完《與惡》後,有了不同的體悟,希望我們都能跟「善」的距離更加靠近,以下五件事,讓我們可以一起改變!
1.支持優質的新聞媒體與戲劇
《與惡》呈現了今日的媒體生態與困境,為追逐流量與收視率不擇手段,丟失了原有的道德與專業。當喬安意識到需要改變時,卻剛好碰上老闆易主,新聞自由被商業綁架,無法實踐她正要開始的行動。
改變媒體的生態,不只是記者等工作者的責任,觀眾更是重要關鍵。我們可以藉著訂閱、捐款、點擊、分享等,行動支持優質媒體,例如劇中先鋒報的原型《報導者》,或是製作本劇的公視,都是用心的優良媒體,每個月幾百塊,就能讓他們有更多資源做出好報導。
另外,本次完結篇播出前一週,就流出了盜版影片,引起製作方與觀眾的激憤,同聲喊出不看盜版、支持正版的訴求,可見台灣觀眾的素質真的提高了。願意耐心等待正版,而不貪快犯法,以合法的管道付費收看,都能讓我們的戲劇環境更美好!
▲媒體跟閱聽人都該改變/圖/公視提供
2.不隨便留言批評他人
《與惡》每一集的開頭,都呈現了新聞下方的網友留言,每一句都相當真實,就像我們會寫下的話,讓人看了相當有感。
很多時候我們評論與批判,其實都出自不了解與害怕,以為藉由「正義之聲」斥責暴力,就能讓社會更安全。但往往不瞭解事情真相的我們,可能不知不覺變成了言論的霸凌者,也傷害了他人。
「你們之中誰沒有罪的,就可以拿石頭丟他。」這是第九集中出現的一句話,出自於聖經。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都可能在某些情境下成為罪人,下次當我們又看見令人氣憤的事件想留言時,可以再多思考一下,自己所說的話是否有助於世界更好。
3.給身邊人多一點關心與溫暖
在第十集中,大芝的父母在海邊賣肉粽時,意外遇到了一位暖心的「肉粽哥」,當他以行動給予他們溫暖時,好多觀眾都感動掉淚。
其實這個角色,在第一集就曾是新聞觀眾的其中一員,劇本透過同一人呈現,代表的是觀看新聞、批判當事人的我們,其實也有機會像肉粽哥一樣,變成主動關心他人的好人。這樣的善意不必多,也不必巨大,只是一點鼓勵與支持,對當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力量。
對於身邊的親友,我們更可以多一點關懷,就像大芝曾說要是自己多關心哥哥一點,也許事情會不一樣。在對方痛苦下墜的時候,如果能有一雙手接住他,這個世界都會變得更可愛。
▲選擇做個善良的人/圖/公視提供
4.了解法扶、康復之家等單位在做的事
《與惡》帶觀眾認識了法律扶助基金會、精神病友康復之家等機構,也提到了社區精神醫療、身心障礙就服等,都是現行存在,正努力協助著精障者的單位。
如果你想要更深入瞭解相關議題,可以去認識他們正在做的事,知道專業工作者的工作內容、提供資源、相關法規政策等等,也許還能主動擔任志工,一起盡一份心力!
▲法扶機構有資源可以幫助人/圖/公視提供
5.好好照顧自己,療癒傷口
最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們都要照顧好自己。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想傷害他人,可是因為心裡曾經受過傷,那個傷口變成一個黑洞,引發了很多絕望與憤怒,無處發洩時,只好傷害自己或他人。
就像在最後一集,我們看到思聰其實從小就被媽媽拋棄,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孩子,只好拼了命證明自己,又在挫敗的時候想起媽媽。當積累的傷痛無法再承受,就成了一股想傷人的憤怒。
學習把自己照顧好,療癒曾有過的傷心,試著跟心中的惡相處,我們都會越變越好,越來越有力量。請記得這一句話:「因為你比較勇敢。」相信每一個難關,我們都將跨越。
▲照顧好自己,多愛自己一點/圖/公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