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海大花枝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調查,全球前十大超市,每年會製造 11 億個一次性塑膠袋。在驚人數字的同時,有些廠商選擇「演得環保一點」,他們標榜使用「生物可分解」、「可堆肥」的袋子,可是根據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這些袋子也許只是一場行銷噱頭。
研究人員策事了各種塑膠袋在海洋/空氣/泥土中的狀況,已經在土裡埋了三年的「生物可分解塑膠袋」,也還有著大塊殘渣,而從海洋環境裡撈起的可分解塑膠袋,甚至還好好的,可以裝進2.3公斤重的物品,都不會破。
其實,聯合國和歐盟,依然都還反對使用生物可分解塑膠袋。因為使用這些塑膠袋,其實根本沒有解決海洋裡的塑膠汙染問題。
塑膠袋之所以會「可生物分解」,是因為裡面使用了添加劑。這些添加劑讓聚合物分子加快分裂,但同時,最後分解得到的微型塑膠顆粒,依然會對環境造成危害,而且積累在海洋生物的體內。你只是看不到海龜鼻子插著吸管的震撼場景,但牠們其實都還一樣在不斷受傷。
研究負責人 Imogen Napper 表示,當你看到塑膠袋寫著「可分解」時,你很容易就認為它們會分解得更快、更環保。「但至少過了三年,我們的研究證明並非如此。」
老實說,環保除了垃圾減量,考慮到生產時的碳足跡、顧慮環境友善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在家裡找個耐用的袋子,重複使用、不拿外面的塑膠袋,這樣當然是最好。可是如果你為了「環保」,特地去買了好幾個不同樣式的「環保袋」,那老實說,這樣並沒有對地球比較友善。
「生產」是需要成本的,與其大量生產「環保袋」,或是把「生物可分解塑膠袋」用過即丟,都不如老梗的「3R」:Reduce (減少使用); Reuse (重複使用); Recycle (回收再生)。
盡可能不拿塑膠袋,但如果真的情非得已拿到了塑膠袋,就好好利用它的「耐用」,用到不能再用為止。比起大量生產環保袋,這樣不是更環保嗎?
【花枝與小夥伴的愉快日常】←從深海來到陸上工作的花枝枝,擅長吐槽,最喜歡寫奇奇怪怪的東西。今天也為了海陸交流而努力發文,快來參觀花枝家吧!
[via plym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