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路上不斷流傳「我對Facebook的聲明」謠言,彷彿轉貼「自己的資料以後不讓臉書使用,寫了就有法律效力」就能夠防止臉書使用。事實上不只臉書,網路上許多免費軟體,在你使用前,表示它會使用蒐集的所有資訊,當你按下同意鍵的那一刻起,你就沒有隱私權了。
有一種東西叫做網路監控,網路監控傳統上是靠一種叫做cookie的東西來運作的。他的專業定義「永久性識別碼」,設計的原意是要讓瀏覽網路更容易,每一個cookie都包含了一個獨特的號碼,可以讓網站認出你。許多公司付費在其他特定的網頁上設定自己的cookie,第三方cookie由此產生,從此廣告開始跟著你。
所以你只要逛過某汽車網站,你就會常常在網頁不起眼的角落看到汽車廣告,你只要逛過賣房網站,相關廣告也會如影隨形的跟著你跑。你的電腦只要借給別人使用,他人只要透過網頁上出現的廣告,就可以窺知你最近心裡在想什麼,想要買什麼東西,所以如果你在你女兒或兒子的電腦發現保險套廣告,他們可能已經發生過性行為了。
▲cookie 會記錄曾瀏覽過的網站,從此相關廣告便會出現在你的頁面中。(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許多手機的App,表示它會使用蒐集的所有資訊,但沒有提到會把資訊賣給第三方,雖然使用者必須在他們也同樣沒看的授權同意頁按下「接受」,但這個App早在人們按下「接受」之前,就已經開始蒐集並傳送位置資訊了。臉書會在每一個有「臉書按讚」的網站上追蹤你,Google則會在每一個有「Google Plus+1」連結的網站追蹤你。
全面累積並儲存各類資料的做法叫做「大數據」,比如企業可能會根據女性的購物模式,判定她懷有身孕,然後寄育嬰相關的折扣卷給他。美國加州就有一名男子抱怨廠商寄育嬰有關的折扣卷給她未滿18歲的女兒,結果證明她女兒真的未婚懷孕了。
我們的網購、閱讀、打電話、網路搜尋的習慣都各有特色,別人能夠靠著人際關係明確辨認我們,位置資料也會讓你獨一無二的被辨認出來。甚至只需要時間、地點和日期的資料,就能知道你是誰。在監控無所不在、人人隨時蒐集著我們資訊的時代,你以為匿名,別人就查不出你是誰?那我奉勸你打消這樣的念頭。
▲透過大數據,業者可以迅速掌握消費者的購物模式,並寄發傳單與折扣給消費者 。(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網紅律師呂秋遠在其臉書說明:「唯一禁止他們使用的方式,就是不要用臉書,並且刪除所有帳號。」最後他更補充呼籲,「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繼續用萬惡的臉書,就得接受他們的使用條款。以上。」
我的想法跟律師不謀而合。你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來避免監控,比如用現金取代信用卡交易、不要申請臉書帳號、避免使用雲端服務、把手機留在家裡,這是避免被追蹤的方法,但是可能造成不便。
用不到的時候關掉手機的位置服務功能、不要在公開網路張貼可辨識身分的詳細資料、在電腦鏡頭貼上貼紙防止別人遠端控制鏡頭、設定瀏覽器每次關掉後刪除cookie、在陌生的地方做愛或換衣服的時候關燈或讓燈光變暗。
到頭來你會發現,事實上,人們也沒太多選擇,要不就是享受文明的便利接受監控,要不就是回到原始生活,做個一無所有的原始人。
粉粿相談室│主題投稿 有煩惱心事嗎?我們保護你的身分,也讓你的聲音被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