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大多數上班族,醫護人員往往需要面臨更多生離死別,但面對這些離別,他們並沒有時間悲傷,因為他們必須維持專業,更不能讓情緒影響到對其他病人的治療。
然而有時候,這樣的「專業態度」在病人家屬眼中卻會被認為不夠「體貼」。大檸檬駐站作者物理治療師熊熊就曾面臨這樣的情況,在訂便當的時候被過世病患家屬譏諷「還有心情吃飯」。其實,有時候我們都需要對彼此多一分體諒。
1. 這份工作真的很辛苦,像文中這樣對醫護人員不諒解的病患多嗎?會不會令你難過呢?
其實熊熊發現,台灣的病人都還算是很友善的,一些無理取鬧的病人並不多。熊熊是在某個醫學中心工作,台灣的醫院分級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診所,醫學中心的規模最大,所以病人的疾病種類、嚴重程度都非常多元。
▲在醫療現場面對病患,醫療人員除了同理心,還需要訓練抗壓力/示意圖/Pixabay
熊熊可能剛剛治療完一位,只是輕微肩頸痠痛的上班族,下一位卻是癌症末期,跌倒骨折來復健的病人。所以跟病人互動的時候,醫療人員也是要訓練自己的抗壓力和同理心。畢竟來醫學中心就醫的每位病人,心情可能都是完全不同的,才不會在溝通的時候造成病人的誤解。
2. 那有沒有病患或病患家屬的暖心舉動,特別令你印象深刻的呢?
很多喔,熊熊發現台灣人都非常有人情味,對醫療人員表達感謝的方式,不外乎買咖啡、送禮物、送自己親手做的食物,或是邀請治療師去自己開的餐廳或民宿遊玩(這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熊熊下次再來跟大家分享,哈哈),或是畢業那一天寫卡片感謝老師。
▲比起美國,台灣的醫病關係其實輕鬆自然許多(示意圖/Pixabay)
其實熊熊認為,真誠的道謝就夠了。熊熊認識在美國工作的治療師,他們工作的某一部分,必須注意跟病人說的每一句說的話和寫下的記錄,都不能有任何錯誤,因為美國司法訴訟是家常便飯,一不小心可能就被病人告上法院。相比之下,熊熊認為,在台灣的健保體制下,醫療人員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和病人的互動是輕鬆自然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