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震武
懂得珍惜每一分錢,遠離「負翁」一族
記得大學第一個學期結束後,曾有一個同學跟我坦承,當他聽到我介紹自己來自基隆時,他滿腦子浮現的是一個破舊的漁村,家家戶戶都掛著幾片破漁網的景象。聽到這些話,我不禁失笑地回答:「基隆也不是每戶人家都打漁的好不好?」
這位同學對基隆的印象雖然有點失真,但從小在眷村長大的我,家境的確是比較辛苦一些的,雖然不至於窮到沒飯吃,但也絕對不會是富裕的,加上父親很早就過世,家計幾乎由母親一肩扛起,供養六個小孩長大。所以當時的家境,大概是比小康家庭再低一些。
雖然當排行最小的我開始念書時,年紀比我大十七歲的大哥已經在賺錢了,家裡供我們念書也不成問題,但我們那個年代的小孩仍會去打工,以便賺點錢貼補家用。其中,最受我們歡迎的打工方式,就是到港口去看有沒有廢船要拆卸。
因為當時的廢鐵回收價格可是很高的,雖然大的廢鐵有人會收購,但我們光是撿拾旁邊的小鐵片,就可以有不錯的收入了。更何況,從廢船拆下的小船釘還有許多其他功用,例如可以用來改造陀螺,讓陀螺的頭變得更加堅固耐用,所以每次有廢船拆卸,我們就會像是尋寶一樣,在廢船附近找尋老半天才肯回家。
這種情緒與樂趣,現代年輕人可能難以想像,但我常會想,或許就因為我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所以也讓我們這一代養成不浪費物資的習慣,對每一分金錢的運用也較為謹慎。
現在的小孩,因為從小生長在富足的環境下,很早就能接觸到許多享樂的東西,加上信用卡公司的廣告又滿天飛舞,整天用各種花樣鼓勵人消費,所以面對的誘惑的確是比較多一些。
也因為如此,當我有了自己的小孩,我也特別注重他們的理財教育,免得他們將來年紀輕輕的,就成了「負翁」一族。
尤其,在一次帶著全家去參加一場水蜜桃義賣活動時,當台下此起彼落地喊價,將價格從兩、三千逐漸堆高時,忽然就聽到台下傳來一個稚嫩的聲音喊道:「一百萬元!」一看,竟然是我的寶貝兒子喊的,讓我當場冒了一身冷汗。
原來,因為兒子在看「超級大富翁」時,常會看到他老爸喊出「最高獎金一百萬」的口號,小小年紀的他當然不清楚一百萬是多少,只是在義賣時就很自然地喊了出來。
所以在這天之後,我就幫兒子和女兒各準備了一個小豬撲滿,每次回家時
就把口袋裡的零錢掏出來,讓他們開始養成儲蓄的習慣,並藉此教育他們,一百萬可是由許多個五塊、十塊累積起來的,是不能隨便喊喊的。
大人或許是看存摺裡的數字,小孩則是看撲滿的重量,當撲滿的重量越來越重時,成就感也會越來越高。與其讓他們未來對消費上癮,倒不如透過儲蓄的習慣,培養對金錢的概念。
每一分錢,都是爸爸在門口站崗換來的
誰知有一晚,由於我的口袋只剩十塊錢硬幣,兒子在拿到那十塊錢之後,竟然問我:「爸爸,你工作一天只賺十塊錢嗎?」
這才讓我驚覺大事不妙,原來我的理財教育有點太單純了,讓兒子一直認為他爸爸每晚掏出來的零錢,就是一天上班所賺的錢。
因此在這之後,我在進行理財教育時,總不忘將金錢與實務作對照,多作一點說明。
例如,當兒子吵著要買一個一千元的東西時,我就會告訴他:「一千元可是很貴的,可以吃二十個便當喔!」讓他對金錢的意義與價值有更多瞭解。
而在平常時候,我也會把握各種機會作「機會教育」。好比說,因為我拍的一些廣告商品會有人形立牌放在商店門口,每次我們走過這些人形立牌,我就會藉機告訴他們:「爸爸賺錢可是很辛苦的,無論颳風下雨都得出來上班,所以你們可要好好認真念書、謹慎用錢喔!因為每一分錢,可都是爸爸在門口站崗換來的。」
等到他們更大的時候,則是每週給他們一筆零用錢,讓他們學著管理自己的錢。例如,在兒子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就透過「家庭會議」,決定每週給他一百元的零用錢,並跟他約定好,以後舉凡玩具或零食,都要用自己的零用錢去買,不能再跟爸媽要,也藉此讓他瞭解金錢該如何使用,以及如何安排優先順位等。
而現在,我幫他們每人開立一個帳戶,把過年的壓歲錢都存進去。雖然,他們這些壓歲錢都是存進自己戶頭的,但因為他們現在還小,還不能動用自己的錢,等到他們長大,也更懂得如何運用金錢後,那時候再將管理自己金錢的權力交給他們。
因此我相信,理財教育要從小培養起,及早讓孩子們瞭解金錢的意義與價值,並讓他們學習為自己負責,甚至學著自己打理錢財,都將是父母可以送給他們最好的一項禮物。
作者:謝震武
本文由 春光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