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今天過的好嗎?我不是理科太太,我是皮諾丘,教育是什麼?愛因斯坦說:「離開學校很多年之後還記得的東西,就是教育。」
現行學校有所謂的補救教學施測,針對低學習成就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反之,徒具形式的補考制度,教育部真的可以考慮廢除了。
--
從103學年度起,國中小學生,每學期結束,該領域成績不及格,就要進行補考,補考及格的,不管補考分數幾分,該科成績一律以60分計算,補考沒過的則以原成績登錄。
另外,國中小學生領取畢業證書的條件,原本規定缺曠課不超過總上課時數的三分之一、操行成績功過相抵後未滿三大過,以及三大學習領域成績在丙等(60分)以上就可以;但這麼寬鬆的規定,造成只要健體、藝術與人文、綜合三個領域及格,學科成績都不及格,也可以拿到畢業證書。
▲現行制度,該領域不及格的科目都需要補考。(示意圖/記者林世文攝)
畢業門檻變更為四個領域及格才可以畢業後,果然未達畢業標準人數大幅增加。但筆者對於國中小補考制度,相當不以為然,原因如下:
1. 浪費人力與資源:
每學期開學第一週,各科進行補考,特別是英文與數學這兩科,補考人數眾多,老師為這些學生另外出了一份補考考卷,印了成百上千份的紙本考卷,結果很多學生寫了不到十分鐘就交卷,後來學校規定要30分鐘後才能交卷。
一大半學生寫完就趴在桌上睡覺,沒有睡覺的學生,也只是撐在那裡放空,每次補考結束,全年級的通過率低的可憐,明明已經挑最簡單的課本習作題目,全部都是選擇題,及格人數還是少的可憐,學生根本沒有準備,這樣的補考制度,徒具形式,浪費資源。
2. 考卷放水,失去教育意義:
補考成績揭曉,學校都會利用相關會議做檢討,讓我覺得匪夷所思的是,上位者的檢討方針,就像在遷就學生一樣的鄉愿,本來在第一週放學後的補考,由於太多學生缺考,於是將補考時間改在早自修(學生就沒有理由缺考),該領域補考通過率太低,校長暗示我們把題目再出的簡單一點。
上位者只想看到美好的數字,不看過程有沒有教育意義,只看結果,聽說有學校,只要學生把某段英文課文念完,就算補考通過,這樣的補考有意義嗎?
108新課綱,從原本的七大領域,擴增為八大領域,將「科技」從自然領域獨立出來,成為新設的一門領域,包含生活科技和資訊科技等學習內容,也就是說學生只要健體、藝術與人文、綜合、科技四個領域及格,就可以畢業了。
現行學校有所謂的補救教學施測,針對低學習成就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反之,徒具形式的補考制度,教育部真的可以考慮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