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該怎麼做呢?
你可以利用書上[1]110頁的這張表。以第一列「外在刺激」為例子(如下圖表格)。
當你遇到危機的時候,看看造成刺激的事是什麼(例如你想要搬離家裡,但你無法承受父親的辱罵),「危機點」可能是發生在你回家的時候;那時候你想到的「解決策略」可能是直接轉身離開,把門一甩就出去了,可是「結果」反而讓他更反彈、你更沒有辦法搬出去住。
當然也有正面的例子,列出這個表的目的就是讓你檢核什麼方法有用,什麼方法沒用。至於下面的兩列,你可以參考這本書來慢慢參透囉。
(圖/翻攝自《心智鍛鍊》》,p.110。)
拆彈理論
另外一個思齊跟皓宜提供的很有效的招式叫做「拆彈理論」,幾乎可以一次解決上面所有的問題。如果對你來說你的問題或者是壓力是一顆原子彈,你可以把它拆解成手榴彈,到最後可能可以變成茶葉蛋(聽到這個我笑噴,一個滋養的概念)。透過將壓力轉化的過程,就可以減少上面這些症狀的發生,這是他們獨創的心法。
(圖/翻攝自《心智鍛鍊》,p.76。)
實踐拆彈理論我覺得非常有效的方法,是利用上面大谷翔平的「超級大九宮格」。
1.把你的危機或者是你想要做的事情放在最中央,就是橘色最深的那一格
2.然後繞著它的8個淺橘色的格子,則是列出你解決這個危機或者是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先完成的8件事情
3.接著,把這8個格子寫到「外圍8組格子」的正中央
4.然後再按照2.的做法,把完成這8個淺橘色格子之前,你得先做到的8件事寫在它外圍
表面上看起來有81個格子,但因為有8個格子是重複的,再加上這中間的那一個你的核心目標或者是危機,如果其他都完成了,那麼這一個也會被達成,所以你真正需要做的只有64個格子。每當你達成一樣,就把一個格子劃掉,你就已經完成了六十四分之一了!
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給喜歡分心的人用(例如像是我),因為我沒辦法在同一組格子當中每一個都完成,我一定會跳來跳去,不過不管怎麼跳,最後一定都可以把這64個格子完成。怎麼樣,是不是有點動心?
你值得成為夠好的自己
上面貌似是五種不同的症狀,但實際上都是同一種症狀:你覺得自己不夠好,你不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因為這個最深層的理由,讓你用種種的症狀來「顯化」於你的生活當中。
但你知道嗎?你已經很夠好了,就算是原先的狀態,也很好。你不需要做點什麼、成為什麼,才能夠被愛,不因為什麼,只因為你獨一無二,只因為你特別的不可多得,只因為,你本來就值得。
註解
*這邊補充一個冷知識,統計上面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平均數回歸(regression to the mean),只是說,有時候當你有超乎平常的表現,那其實本來就是一場意外,不要給自己壓力太大,覺得自己每一次都要達到那樣的水準。
事實上,當你表現超好的時候,下一次有很高的機率會表現比較不好,並不是因為不夠努力造成的,可是因為根據常態分配來看,你的表現本來就是會大部分落在中間,偶爾才會有非常差或是非常好的情況出現。
所以當你出現「非常好」之後,下一次通常會比這一次的表現還要差的原因,只是因為回到常出現的那個平均值而已,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
(本文首發於鍵盤大檸檬海苔熊專欄,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噢)
韓妞們都在用!IG討論爆款「神仙水、ZERO卸凝霜」超狂下殺!
延伸閱讀與參考文獻
[1]許皓宜、周思齊(2019)。心智鍛鍊:成功實現目標的20堂課-最強大的心智科學╳最有效的學習心法。台灣,台北:天下文化。
[3]Cuddy, A.(2016)。姿勢決定你是誰:哈佛心理學家教你用身體語言把自卑變自信(何玉美譯)。台灣:三采。
[5]吳姵瑩(2017)。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找回安全感,讓你內在小孩不害怕、不寂寞的療癒五堂課。台北:遠流出版。
[7]江秋慧(2016)。國中教師完美主義、因應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中華大學。
[8]李介文(2018)。反芻思考:揭開「負面情緒」的真面目,重拾面對困境的勇氣。台灣,台北:平安文化。
[10]劉淑慧、孫頌賢、夏允中、王智弘 (2017)。 後現代思維與第二波正向心理學在諮商的應用[Application of Postmodernism and the Second Wa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Counseling]。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49),頁 1-15。 doi: 10.3966/17285186201708004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