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預告:
你想像過死後的世界嗎?
義大利熱門觀光景點之一的「滌罪所」,
收藏著「被焚燒的滌罪靈魂、所觸碰過的物件」
藉此警示世人、淨化心性的重要性。
每年,都有無數觀光客前來探訪。
本篇書摘將帶你親眼所見這些神秘的古老展物!
滌罪所
Purgatory
到義大利旅遊時,眾多觀光景點之中,務必要造訪後世在物質世界遺留下來的蹤跡,要說是證據也是可以的;其中規模最小的,或許也是最為離奇的了。
專門為滌罪所靈魂祈禱的教會,算是相當常見;舉例來說,拿坡里市(Naples)市中心的聖瑪莉亞煉獄教堂(Santa Maria delle Anime del Purgatorio ad Arco),創建於1638年,1656年黑死病橫行,教堂的地下墓室塞滿了屍體,全是未能好好安葬的遺體,因此被認定會永遠待在滌罪所,至今聖瑪莉亞煉獄教堂仍會為這些可憐的靈魂,定期舉辦禱告會。
另外,來到羅馬,這裡有間獨特的靈魂淨化博物館(Museo delle Anime del Purgatorio)。這間小小的「博物館」是塞在儲藏室裡的耶穌聖心受難堂(Chiesa del Sacro Cuore del Suffragio),吸引著迷於死後世界的遊客前來朝聖,一睹被焚燒的滌罪所靈魂前來觸碰過或是燒燙過的物件。
當年靈魂淨化博物館的小教堂遭遇火災,神父維克多.朱德(Victor Jou’t)發現牆上燒出一張人臉,推論是來自滌罪所靈魂的臉,目的是要警示世人,也懇求世人為滌罪所靈魂禱告,祈求他們都能轉往天堂,至此便成立了博物館(恐怕只有憤世嫉俗的人,才會把博物館的成立和教堂的修建費用聯想在一起吧)。
圖/城邦文化授權提供,請勿隨意翻攝
靈魂淨化博物館擁有一系列帶著類似燒痕的物品,都是朱德神父陸續收集來的物件,包含有1871年帕爾米拉.拉斯塔利(Palmira Rastelli)在瑪麗亞.扎甘第(Maria Zaganti)的祈禱書上,留下三根指頭的燒痕;另有一個類似的物件,不過時間是1815年,埃林亨教區(Parish of Ellinghen)瑪格麗特.德米肋(Marguerite Demmerlé)的岳母死後30年,在其書上留下的指頭燒痕。
人類要相信的是,在一個公正、憐憫的宇宙裡,眾多宗教和傳統文化有共同看重的點。
基督教(以天主教教義為主)對此明確給出回應,也就是滌罪所的觀點。勢必要有個普通人可以去的「第三個地方」,也就是非慣性犯罪的罪人、也非完美無瑕的聖人可以前往的地方,好洗滌掉輕微罪責,因為這類的輕罪不至於要下地獄。
在那裡,他們承認做了不好的行為,並獲得原諒,減輕罪惡感,最後就能重新淨化,以嶄新的面貌獲准進入完美的天堂。不過,不同於猶太教地底世界蕭奧,此中間世界是個滿是火焰的煉獄,亡者得承受虐刑考驗,而最常見的就是冰與火(目的是為了淨化,不同於地獄裡的懲罰)。
不過,只要獻上禱告—生前的禱告也算數—即可獲取美好的恩典,虐刑便可減緩或縮短。
淨化之火觀念的形成,其實是源自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共有傳統。研究死後世界的權威歷史學家雅克.勒果夫(Jacques Le Goff)指出,認為滌罪所是個實際地點的想法出自西歐,時間點很晚,落在近12世紀末期的時候,並於13世紀發展成無可動搖的觀念。
圖/城邦文化授權提供,請勿隨意翻攝
《聖經》沒有提到滌罪所,這也是基督徒對於滌罪所是否真實存在出現意見分歧的主因。舉例來說,新教ㄧ直以來都否定滌罪所存在的可能性,但天主教會則持續堅信「在神的恩典和友誼中死去的,但仍尚未被完美淨化的」,全都得到滌罪所去完成淨化流程,「然後才能達到可進到喜樂天堂的聖潔」。
從有教會以來,為死者禱告與獻祭的儀式便一直存在,《馬加比二書》(2 Maccabees)12章41-46節提到猶大.馬加比(Judas Maccabeus)寄錢到耶路撒冷,為的就是要在聖殿裡,給在戰鬥中喪命的士兵舉行獻祭。
圖/城邦文化授權提供,請勿隨意翻攝
與遙不可及的天堂相比來說,滌罪所讓信實的活人有個可以幫亡者懇求的管道,也帶來可逃脫地獄酷刑的盼望。弗斯瓦荷尼.夏多布里昂(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生於1768年,卒於1848年)寫道:「詩歌裡的滌罪所超越了天堂與地獄,因為滌罪所展現出來的是未來,其餘兩者則無。」不過,直到12世紀末,大家才明確知道靈魂到底要定居在哪裡,以及試煉要在哪裡舉行。
*本文摘錄自《地獄地圖:天堂、煉獄、生命交界,靈魂歸處的終極解答》
作者:愛德華.布魯克希欽(Edward Brooke-Hitching)
本文由 創意市集 授權,請勿擅自截錄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