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食玩(しょくがん)最早是買零食附贈一個玩具的意思,但發展至今玩具已經「喧賓奪主」,日本一名網友就分享了一塊3.1萬日元(約新台幣6800元)的口香糖到貨了,附贈的「玩具」是2公斤的模型……
▲圖/翻攝自Twitter@arinutan,下同
日本一名網友@arinutan在推特分享,最近半年前預購的一塊31,130日元(含稅)的口香糖到貨了!曬出照片一看,原來是「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的組裝模型食玩,整箱重達2公斤,盒子尺寸為35X35X26公分,用巨大模型對比一下口香糖,已經不能睜眼說瞎話講出「這是買零食附贈的玩具」這種話了呢XDDD
「食玩」最早在日本是單純的買零食附贈一個玩具,藉此吸引消費者,後來發展出隨食物隨機附贈像是假面騎士、寶可夢這種知名IP的卡片,小孩子是為了蒐集稀有卡而購買,不知不覺間讓玩具喧賓奪主,成為了食玩裡面的「主體」,就像以前買健達出奇蛋也不是為了那層巧克力外殼,而是拆開後拿出玩具的驚喜感。
不過像原PO這種對比超懸殊的情況,讓不少網友嘖嘖稱奇:
「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食玩」
「你只是買了口香糖而已啊!商品名就是這樣的嘛」
「這食玩的『贈品』很華麗呢」
「有一顆口香糖,確實滿足了食玩的條件啊」
「到底哪個是主體,哪個是贈品,完全搞不懂了」
「媽媽說不要一直花錢買模型時,可以說自己只是買了口香糖」
「因為是食品,所以不用支付消費稅8%,吧?」
▲圖/翻攝自Amazon,下同
貼文被轉發到PTT也引發討論:
「重新定義食玩」
「是該規定玩具不能超過食物大小」
「食玩的玩具規範沒有模型嚴格」
「一堆人買食玩都買一堆狂拆,食物浪費大半,這個食物只有一點點的比較環保吧」
「食玩的模型好像抽稅上會比直接出模型還低一些」
「難怪,每次逛到都想說包裝看起來就是模型,為什麼還會貼營養成分」
「來台灣會拆掉 不然用食品名目進來很麻煩」
「有人真的會去吃食玩內附的食物嗎」
「萬代這樣玩很久了吧,有附口香糖就算,有些來台灣賣連口香糖都拿掉」
「食玩沒食只有玩,就變盒玩了,也避免有效期限的問題」
現在買食玩真的都是為了玩具,食物是啥?好吃嗎?都不重要了XDDDDD
哈日族們看過來!ETtoday新聞雲和日本家電量販店Bic Camera合作,要送你優惠券啦~把Bic Camera優惠券直接存在手機內,消費滿未稅價5001日元以上,結帳時刷條碼+出示護照就可以享有優惠囉。
※部分商品不適用此優惠券、此優惠券不可與其他優惠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