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淒宮分
這幾天八仙樂園燒傷事故的悲傷消息湧進每個人的臉書塗鴉牆,但最讓時淒感到難過的,是今天早上看到《被問「我做惡夢嗎?」 八仙救人暖男:眼淚直接掉下來》這則新聞,因為有一個更殘忍的現實還等在眼前:這場災難不是夢,可是之後卻會讓傷患們被這場惡夢纏繞好久好久……
而惡夢的名字叫作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惡夢不斷是PTSD典型症狀的其中之一,其他還包括性格驟變、情感麻木、失眠、失憶、逃避談論事件、容易受驚及過度警覺等症狀,嚴重者更會伴隨其他失調如重度憂鬱、焦慮、酒精或藥物成癮,而且病發時間長達數十年甚至一輩子之久。
長時間處在如此失衡的情緒狀態中,患者會出現哪些行為我們也不必多說。因此接下來的篇幅主要是寫給身旁的親朋好友們看的,在這種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做盡快幫助他們脫離縈繞的惡夢呢?
切勿強迫喚起回憶:
病人可能完全忘記事發當時的情境,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防衛機制,為的就是減輕重大創傷帶來難以承受的情緒性衝擊。這時如果強迫病人描述經過,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引發更深的恐慌、焦慮及自責心理。
鼓勵情緒表達並給予支持:
有些親友害怕回憶會帶來二次痛苦,告誡病人「不要再想了」,這則是另一種負面的極端。假如病人願意談論或者寫下事發經過,對他們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情緒及壓力的抒發,應該給予足夠釋放空間,並以適切的肢體接觸或擁抱表達同理心。
引導正向思考:
病人的情緒可能極度不穩定,並不時出現「早知道我就……」「我會不會成為你們的負擔?」等消極想法。這時親友們必須扮演穩定的力量,別說「是媽媽沒有保護好你」這類自責話語,這只會徒增病人的壓力;而是以正面態度重建認知,並讓病人感受到他仍有行為能力。
團體治療:
當病人恢復到一定程度,可以鼓勵他們參加團體治療分享彼此在同一場事故中的經驗,一方面患者之間具備更深層的同理心,能夠充分獲得感同身受的支持;另一方面藉由分享過程填補災難中的空白片段,降低原先的恐懼心理。
暴露療法:
根據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讓PTSD患者重返事故現場,比認知重建療法更能減少悲傷等級。因此在與醫師協調之後,或可以漸進式方式帶著病人回顧創傷事件的場景,幫助他們克服畏懼及逃避行為。
時淒曾因車禍喪失一小段記憶,完全想不起來從公司下班到騎車回家之間發生的事情。聽家人後來描述,我仍然自己騎車回家,整個人卻像失了魂一樣在家裡遊蕩,口中不停喃喃念著「我怎麼了?」「我怎麼了?」醫生說這就是創後壓力症候群。
儘管我的遭遇在相比之下幸運許多,但同樣感受過創後那股無助與恐慌。寫下這篇,希望多少能給予傷者及家屬們一點實質幫助,也衷心期盼他們能走出傷痛。
VIA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精神衛生辦公室、華人心療網、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