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直接隸屬於總統府,為臺灣學術研究最高殿堂。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今院址位於臺北市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
中央研究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臺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中央研究院院士為中華民國學術界最高榮譽,許多院士是在中央研究院擔任專任研究員時當選,或是當選後兼任研究員或通信研究員,所以有相當比例的院士同時在院內擔任研究員。(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行政院長陳建仁自中研院借調,以「核准借調、留職停薪」保留,藍營質疑此舉為保中研院49萬元高薪,中研院副院長回應,相關作法都依循法規、且陳建仁學術成就受國際肯定,相關批評並不公允。政治學者周偉航1日表示,陳建仁之前有退掉卸任副總統禮遇,連這樣也要被罵,那副總統禮遇還是領一領,「沒領被罵、有領也被罵,當然選有領又被罵」。 詳全文>>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31日)正式上任,但外界對陳建仁以「借調」方式擔任閣揆不滿,但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今表示,特聘研究員早在民國79年創設,讓研究人員待遇接近國際水平,陳建仁不僅是中研院院士,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學術成就獲得國際學術界肯定,而不管誰主政,都有優秀人才從中研院或大學借調到政府服務,且都依循法規,外界攻擊陳建仁很不公平。詳全文>>
新任行政院長將由前副總統陳建仁出任,不過陳建仁同時具備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身分,外傳月薪49萬,引發外界關注他在該職務的去留。對此,中研院今(28)日回應,總統府在27日發函借調,中研院將依照規定完成借調程序後,函復總統府,借調期間應辦理「留職停薪」。詳全文>>
內政部公布最新的人口調查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去年僅約13.8萬名新生兒,創史上新低,對於出生率的挽救,中研院更以「樂透得主獎金額度」的方式,目的是為了了解青年生育,若從金錢方面來看,究竟需要多少津貼才能影響意願。而追蹤超過6年發現,在百萬獎項中,超過1500萬元以上大獎者,比中1萬元者生育率提高25%。詳全文>>
前大法官湯德宗自中研院退休轉任大法官,當時停止支領退休金,不料4年前因年金改革,讓他的退休金大打折扣。湯德宗不滿,打起行政訴訟,一審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他敗訴,他上訴二審,最高行政法院也駁回湯德宗的請求。全案確定。 詳全文>>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P3實驗室去年爆發研究助理確診,引發全國關注,但多名立委今(7日)在立法院審查中研院預算時,批評中研院態度不夠積極,實驗室關閉至今仍未申請重啟,中研院長廖俊智則表示,感謝立委提醒,但P3實驗室僅是研究的一環,但不是研究全部,中研院會積極面對此事,把去年發生生物安全的根本原因找出來並解決,這遠比答應什麼時間恢復P3實驗室重啟還重要。詳全文>>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P3實驗室去年傳出研究助理確診,事件爆發後引發全國關注,但立委陳秀寳今(7日)指出,事件發生後,實驗室關閉至今,最慢要在本周五(9日)要向疾管署提出申請重啟,但有經驗的人都已經跑掉,感覺中研院對實驗室的存在,態度上是可有可無,對於中研院這麼不積極「很難原諒」。詳全文>>
核廢處理問題一直是我國核能發電的癥結點,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謝曉星(30日)表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問題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就算訂定完整法規,也會因社會溝通不良而受到反對,因此溝通比法規更為重要。詳全文>>
邁向2050淨零碳排政府目標,中央研究院今(30日)發布「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以科技研發角度提供建議,首先從發電端減碳,儘速推動「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高效太陽光電系統及生質碳匯」等5項科技,並以新科技推動為核心,搭配社會、經濟,及治理面向措施,藉由淨零科技成功落實2050淨零碳排目標。詳全文>>
新加坡並不承認雙重國籍,但民進黨籍立委范雲今(23日)在立法院質詢時指出,中研院上周公布其中一名新科院士竟是新加坡人,顯然和中研院院士需具備「我國籍」規定不符,批評中研院對「全國」定義超譯,依照這標準,李顯龍也可成為中研院院士,這顯然是制度問題,要求中研院對院士資格認定上,應該符合組織法對「全國學術界」規定,有疑義者應該取得中華民國籍。詳全文>>
前副總統陳建仁日前輔選時講出「天主說一定要幫助鄭運鵬」引發熱議,中研院長廖俊智今(23日)到立院備詢,國民黨籍立委林奕華在質詢時表示,陳建仁身為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坐領高薪還擔任陳時中競選總部主任委員,不遵守行政中立,說出言論惹議,中研院身為學術最高殿堂卻發生此事深感遺憾,要求中研院應檢討與設定規範。詳全文>>
農委會從去年起推行農民退休儲金,讓農民和勞工一樣,退休後也可領到退休金,但根據今(19日)中研院和農委會合作的「台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顯示,雖然勞基法規定65歲就可退休,但調查發現高達73.5%農民,期待自己從事農作到不能再做為止,而且就算重新選擇是否要務農,也有超過一半農民選擇繼續務農。詳全文>>
台灣學術研究最高殿堂「中研院」日前爆發違約爭議,其遭用藥安全基因檢測廠世基生醫(以下簡稱世基),向法院提出民事告訴並求償3億元。本刊調查,中研院於16年前將藥物基因檢測專利授權給世基,2018年在未獲世基同意下,生醫所就擅自將該技術投入「台灣精準醫療計畫」,並交付其他業者與醫院使用,嚴重損及世基權益。「身為最高研究殿堂,生醫所卻藐視專利授權,猶如豺狼虎豹無心解決,我一定告到底。」世基董座詹富蕙氣憤地向本刊控訴。詳全文>>
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在台灣時間今(5日)傍晚揭曉,由美國與丹麥3學者共獲殊榮,其中夏普萊斯為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主要研究領域為不對稱合成,事隔21年又再次得獎,成為史上第二位,也是40年來第一位獲得兩座諾貝爾化學獎的人,且夏普萊斯曾多次訪台,包括2006年到中研院發表專題演講,2016年來台時還到薇閣中小學與高中生對話,國內學者認為,以不同主題獲得化學諾貝爾獎很難得,但二度獲獎也是實至名歸。詳全文>>
2022年諾貝爾物理獎於台灣時間今(4日)下午揭曉,由法美奧3學者「量子力學研究」共獲殊榮,學者指出,三人透過實驗證實量子糾纏現象,影響相當深遠,不僅為量子科技鋪路,也讓量子科技快速發展,因為別人無法竊聽,可應用在軍事用途的量子通訊,或者銀行交易往來,更也可應用到量子電腦,做到古典電腦無法做到的計算工作。詳全文>>
受疫情影響,去年中研院「院區開放」(Open House)」參觀活動採線上舉行,而中研院今(23日)宣布好消息,今年院區開放將回歸實體,並在10月29日(六)登場,往年「一日限定」的節目內容也特別加場,線上活動則提前一天展開,預計一連2天的演講座談、實驗室參觀、互動體驗等將有近200場活動,透過虛實串聯,讓民眾不論現場參觀或在家都能盡情參與,開箱中研院的人文及科研寶藏。詳全文>>
台灣經濟發展面臨十字路口挑戰,學者提出四大政策建議。中央研究院今(8)日發佈「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提出提升央行獨立性等四大建議;院士王平等人指出,台灣應參考新加坡設立主權財富基金,評估投入部分外匯儲備資金,提高獲利率並用於帶動產業發展現代化目標。 詳全文>>
國內用藥安全基因檢測領導廠商世基生醫(7595)今(27)日發重訊指出,由於中央研究院違反與世基生醫之間所簽訂的「專屬授權合約」;因此公司為維護自身權益,將委任律師依法對中央研究院提起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訴訟。 詳全文>>
我國最高的學術機關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驚爆勞資糾紛!任職調查研究專題中心電訪員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爆料指出,中研院歷年未依照勞基法規定,為電訪員投保部分工時勞保,亦拒絕給付加班費與勞退金,嚴重影響其損益,因此提出質疑,認為中研院故意或是過失造成電訪員權益受損。詳全文>>
遺傳性腦中風跟什麼基因有關?為了讓民眾瞭解生澀難懂的基因知識,台灣科技大學設計團隊,利用視覺設計與說故事的方式,透過輕鬆有趣的圖文敘事介紹,將困難的基因資訊用簡單明瞭的擬人方式傳達給大家,將科學變得輕鬆易懂,推廣精準健康的重要觀念。詳全文>>
自從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後,台灣的中研院就發起了「烏克蘭學人獎學金計畫」(Taiwan Scholarships for Ukrainian Students and Scholars)提供烏克蘭學生或學者來台灣繼續學業或者研究的計畫。其中一對母女大約在6周前抵達台灣,並且表示台灣人用了很多愛,歡迎她們母女。詳全文>>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今(18)日舉行「2022 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記者會,研究員周雨田指出,全球通膨居高不下,加以新一波疫情升溫,對下半年經濟成長形成壓力,因此將 2022 年全年的實質經濟成長率預測修正至3.52%,預估台灣下半年景氣復甦將放緩。 詳全文>>
中央研究院今(7日)公布第33屆院士19位暨3位名譽院士,其中人文及社會科學組3位新院士當中,現為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的李豐楙,曾獲得政大傑出校友獎,為歷年第一位研究道教宗教理論而獲得院士資格的首例,特別的是,李豐楙為研究道教,走過刀梯、還拜師成為道士,成為中研院唯一有道士資格的院士。詳全文>>
中研院今(7日)公布第33屆院士19位暨3位名譽院士,新院士包括國內針灸權威、中國醫大講座教授林昭庚,成為首名從中國醫大畢業的中研院院士,另台大新穎材料原子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麗瓊,曾獲得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另一半為中研院分生所長陳貴賢,夫妻兩人協力,兼顧研究工作和家庭,成為今天的焦點之一。詳全文>>
為期4天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今(7日)落幕,中研院也公布第33屆院士暨名譽院士,今年共選出19位院士及3位名譽院士,包括數理科學組5人、工程科學組5人、生命科學組6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3人,其中女院士4人,但另有5人票過通過門檻但國籍尚待確認,將確認適法後才會公告並發給院士當選名單。詳全文>>
疫情期間,政府推展口罩實名制,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今(5日)在中研院指出,科技要從安心開始,當初推口罩實名制3.0時,原先規劃讓民眾到ATM轉帳然後在超商櫃台領取口罩,但長者害怕使用ATM會遇到詐騙或轉錯帳,所以後來改,所以後來改用健保卡到超商事務機同步進行預購、繳費,這也顯示使用數位新科技,要先找出讓民眾最安心的方式。詳全文>>
只要堅持不放棄,就有機會成為贏家!清華大學團隊進行幼兒與幼鼠的跨物種研究發現,社交階級的形成從小就定高下,部分幼兒自然而然成為團隊中的小領袖,取得支配權,而勝負的關鍵並不在強勢的一方,而是弱勢方自願退出或放棄,代表、勝敗的決定不在贏家,而是輸家」,建議家長與幼教工作者應留意幼兒與社會互動的初期表現,並提供社交弱勢幼兒更多的引導與協助。詳全文>>
高雄市苓雅區成功一路23日出現神秘的街頭景象,一輛拖板車載著巨大木箱,在市區內移動,但引人注目的是,周遭有多名員警隨行護送,疑似是貴重的機密物件,不禁讓人好奇裡頭到底裝了什麼,在網上掀起熱議。詳全文>>
中研院表示,中研院院士于寬仁18日於美國辭世,享壽84歲,于寬仁對醣複合物領域有關健康及致病機制的研究具開創性,也致力於相關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