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派假文青
身為一名爸媽,希望小孩重視成功,還是失敗呢?
在很多例子中,我們發現著重「功績」會給小孩許多壓力,如前陣子公視的連續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親子雙方的本質都是愛,但求好心切會破壞了關係。
這次假文青要分享的,是知名的BBC主持人Kate Silverton,她以「失敗」為範本,反向操作教育。
Silverton有一對兒女,她總鼓勵他們參加比賽、嘗試不同活動,例如拳擊或攀爬,在過程中挑戰刺激,她認為:「風險是必經的,但我們要學習擁抱,而不是害怕就不接觸。」
當然,Silverton會尊重孩子的意見,如果沒有興趣,就不會強迫他們去做,給予孩子合理範圍的自由。
疼愛之餘也有嚴苛的時候,每天的舞蹈課程結束後, Silverton會詢問女兒:「今天哪裡做錯了?」
Silverton要求女兒反思這天的練習,除了找出錯誤外,也會一起討論改進的方式,因為她認為--如果孩子沒有經歷過失敗,就不會知道努力的重要性!
對於孩子的關愛與教育,來自同樣溫暖的家庭,Silverton的爸爸是司機,媽媽則是家庭主婦,在她小的時候,回家總會有家人的陪伴,反觀其他朋友,許多人回家都是獨處,父母都在外面工作。如此良好的家庭關係,促使Silverton成為一個同樣照顧孩子的母親。
有些網友認同Silverton的教育,表示:「做得好,不要只有讚美孩子,陪他們尋找失敗將真正給予支持,並給他們信心」,也有些網友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小孩不會希望父母每天提到挫折。
假文青相當認同Silverton的教育!
我認為抗壓性要從小培養,如果父母能夠陪同孩童尋找失敗、正視失敗,將它當作過程必經的挫折,一起討論解決的方式,能夠幫助小孩控制情緒。反之,只重視成功與讚美的教育,短期而言是個快速有效的方式,孩童能夠按部就班完成每件事,但這過於順遂的成長,在脫離學生時期、離開制服的庇護後,孩童的抗壓性相對不高,只要遇到困難,就容易被情緒綁架。
回到Silverton的教育,她鼓勵小孩擁抱風險、找尋失敗,透過次次的練習正視問題,這可以提高孩童的抗壓性,長期之下能和情緒共處,對於未來的幫助更是有效!因為習慣了有挫折,也習慣了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口,可以自我療傷,努力面對不同的挑戰,避免犯錯後從此一蹶不振。而且,她也尊重小孩的意見,並且一起討論方法,不是單方面要小孩面對失敗。
酸酸們怎麼看呢?會選擇怎麼教育小孩呢?留言一起討論吧!
VIA daily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