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雜
明天就是除夕夜,九天連假應該有不少人跑出國旅行,距離台灣很近的日本更是短程旅行的熱門地點,上集跟大家介紹神社跟寺院的差別,這集來詳細說說神社的二三事,以及如何參拜,要去日本旅行的人一定要看看呀!
▲山宮大神社。(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一、原來神社有分等級呀
沒錯,其實日本的神社有許多不同的等級,稱為「社格」,也就是神社的格式,是為了方便管理各神社而建立的制度。雖然在1945年之後因為政教分離政策,日本已經廢除了社格的制度,但從「舊社格」當中還是可以判斷許多神社的定位喔。
基本上神社的社格主要分兩級:官社跟諸社。
官社就是每年領官方補貼的神社,而諸社則是領各府縣的補貼(規模當然較小囉),現在我們會去參觀的主要都是官社啦,所以多介紹一點官社~
官社還可以分成「官幣社」、「國幣社」,我知道這聽起來有點複雜,但其實就是資金來源不太一樣。「官」有官方朝廷的意思,官幣社拿的是皇宮的奉幣,通常歷史非常悠久,現在最知名的神社幾乎都是官幣社。而國幣社拿的則是各國的錢(日本以前有很多律令國),等級就比官幣社低一點點。其實官幣社跟國幣社還可以再細分成大中小三種,硬要排階級的劃界就是:官幣大社>國幣大社>官幣中社>國幣中社>官幣小社>國幣小社(好多國畢眼好花)。
▲馬國畢。(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舉幾個例子,京都知名的八阪神社(以前介紹過的祇園祭就辦在這裡)就是官幣大社,而台灣在日治時期所建的台灣神宮(已被拆除,原址在現在的圓山大飯店附近)主祭的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也是官幣大社喔!
▲台灣神宮舊照。(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二、神社的命名
再來說說神社的命名,完整的版本通常有地名+類型+社號,例如:伏見稻荷大社。
伏見就是地點,因為日本有很多間稻荷神社,大社則是社號。大家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日本很多神社的最後兩個字不太一樣,例如神社、神宮、宮、大社等等。簡單來說,神社是最常見的社號,神宮則多半是供奉皇室祖先跟相關神祇的社號,例如明治神宮、伊勢神宮。大社原本只用在出雲大社,後來許多神社的總社也會使用大社,例如春日大社、伏見稻荷大社,通常是大規模的神社才會使用這個社號。
▲春日大社。(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咦?等等,總社是什麼?
三、神社還有分店?
日本神社這點真的很有趣,雖然台灣的廟宇也會出現某間神明很靈驗,所以被拜請去其他間廟鎮守的情況,但日本的神社競爭品牌更多元激烈一點。用行銷學的角度來說就是品牌力很夠,所以分店能開很多。
▲稻荷神社的代表物,狐狸。(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前面提到的稻荷神社就是拜稻荷神,主管豐產也象徵財富,後來一直開分社,全日本約三萬多間稻荷神社,提供大家一個比較的概念,全日本的便利商店在2016年時有54839家,哈哈哈這樣一比較起來稻荷神社有沒有很厲害呀(超跩),而伏見稻荷大社就是所有稻荷神社的總社,就像是總公司的感覺啦!
▲伏見稻荷大社的知名景點,雖然說是千本鳥居,但其實有約一萬座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寫到這裡,我一直聯想到台灣的媽祖跟土地公,也是品牌力驚人到處都有,但似乎沒有跟日本神社一樣有個總公司,每間廟宇都是獨立的品牌,「總媽祖廟」、「總土地公大廟」聽起來好像有點不習慣齁哈啊哈,不過這個不重要啦,大家參拜時能獲得心靈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題外話:
最後提供神社最常見的參拜順序加上阿雜的經驗分享。
1、先在鳥居前鞠個躬,此時如果有戴帽子記得要脫帽致意,畢竟走進鳥居後就是神明的地盤囉。
▲平安神宮大鳥居。(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2、 找到手水舍淨身,通常是很多人聚集的小水池。
▲手水舍。(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拿起神社提供的勺子倒水洗手,先洗左手,再洗右手,最後倒一點水在手中漱個口,水輕吐在地上即可,不用喝進去。千萬不要用嘴巴直接碰勺子喔,這樣不太衛生。如果你不嫌麻煩的話,也可以在最後把勺子裡剩下的水沿著握柄流下來,即可順便清洗一下勺柄體貼後面的參拜者。不過我自己觀察,這麼貼心的人比較少哈哈哈。
3、接下來可以進入重頭戲,要參拜了。照理說要先搖鈴,不過通常去知名景點都人山人海,很難每個人都搖到鈴啦,所以可以直接投錢去賽錢箱裡(意思就跟香油錢差不多)。
▲賽錢箱。(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金額看各自的心意,不過日本人通常會投幾個5円,因為5円的發音跟日文的「有緣份」有點像,要祈求跟神明的緣份嘛~但如果身上沒有5円,投其他數量也沒關係,都是心意。
▲日圓。(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4、然後「二敬禮二拍手一敬禮」,敬兩個禮,拍兩次手,心裡想一下跟神明說的話,再敬個禮,就完成參拜囉。
5、最後離場時再對鳥居鞠躬,有禮貌到最後一秒。
最後祝雜糧們新年快樂~不管有沒有出門旅行,都要健康平安一起長雜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