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岩谷圭介
譯/高彩雯
氣球能飛多高?
「把氣球放上天空,能飛多高啊?」會不會突然湧現這樣的疑問?小時候誰都曾經拿過的氣球,色彩繽紛讓人很開心,可是輕飄飄的好像沒什麼著力處,一下子就會飄走,總讓人有種瞬間即逝的印象。
不過,小小的氣球,實際上卻相當堅韌,是很認真的傢伙。把氣球施放到天空,大概能升到富士山那麼高。是那麼小的氣球喔,是不是很意外呢?
氣球大概飛到富士山程度的高度後,就會破裂掉下來。那麼,如果施放更大的氣球會怎樣呢?把巨大無比的氣球放到空中,竟然能升到三萬公尺以上的高空。那裡空氣稀薄,是接近真空的世界,和我們居住的地表完全不同。白天也能用肉眼看到星星,水在常溫下沸騰或結凍。當然人類如果不穿太空衣就會死掉。往下一看,地球是圓的,就是那樣的地方。
スペースバルーンの破裂の瞬間を動画にしたよ!http://t.co/5Y8gfN6fAq pic.twitter.com/RrIvM1tSj5
— 岩谷圭介 (@iwayakeisuke) 2014年9月20日
JAX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NAS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也使用超巨大的高高度氣球進行太空開發。而我,也在做一樣的事。
我的太空開發,恐怕是世界上規模最小的太空開發計畫。我在北海道遼闊的大地上實行自己的太空開發。聽到「太空開發」幾個字,你可能會想像成等同於國家級規模的計畫,需要花上龐大經費,只有極少數被選中的優秀精英才能參加,不過我的太空開發計畫不一樣。
我的太空開發,是一個人開始的,也是一個人進行的。從設計到開發,不管是實驗器材的製作到發射,包括營運,全部都是我自己一個人來。我沒有從大企業拿到巨額資助,可能有人會猜想「一個人能獨自做太空開發,莫非是超級大富豪?」完全沒那回事,我的出身絕對說不上富有。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到底是怎麼讓太空開發成真的?
而我使用的,就是那個「氣球」。
風船あーんど宇宙! pic.twitter.com/cQ6TMtoziW
— 岩谷圭介 (@iwayakeisuke) 2014年9月21日
要簡單說明裝置的話,我在做的就是這麼一回事:用大型氣球(ballon)裝設著以保麗龍包裹住的相機,接著施放到天空。這麼一來,氣球會快速升空,到達能看到太空的高度。
從那邊拍攝地球和太空的邊界以及地球的輪廓,氣球破掉後掉落到地表,我再從掉下來的相機裡取回照片檔案。一次拍攝所花的時間大概是兩個半小時。因為使用氣球拍攝太空,所以我取名為「氣球太空攝影」。
聽到我這個「氣球太空攝影」計畫的人,常常會問:「把氣球放到太空,就能叫太空開發嗎?」或是「太空開發是什麼意思?」確實,只是把氣球放到天空就能叫太空開發嗎?會有這種疑問也很正常。
利用氣球進行太空拍攝時,我參考了工學專門書籍《氣球工學——浮在平流層及行星大氣中的科學氣球技術》。根據這本書所述,發射到平流層的氣球被稱為「高高度氣球」,屬於太空開發的範圍。所以,「氣球太空開發」無疑是太空開發的一種。
氣球其實經常使用在太空開發計畫上。像是進行通訊實驗時,即使不發射衛星,只要利用氣球,就能在跟太空同樣距離的地方通訊。在地面的話,因為地球是圓的,無法隱身在暗處做的實驗,只要把氣球放到三十公里高的空中,就能和八百公里外的地方通訊。
BMPCC GOES TO SPACE 世界初、シネマカメラでの宇宙撮影に成功! 風船を使ってシネマカメラ(BMPCC)で撮影した上空28,450mからの地球と宇宙のムービーを公開しました。http://t.co/V9PYZpqn8y pic.twitter.com/oPenjwds7J
— 岩谷圭介 (@iwayakeisuke) 2014年8月28日
把人工衛星發射到太空非常辛苦,巨大的火箭必須擺脫重力影響,十分花錢,大概要花上一百億日圓。氣球不像火箭那麼複雜,所以非常便宜,大約只要火箭費用的十分之一以下就能進行。
不過,再怎麼便宜,我只是一個人。或許你會好奇,我為什麼會進行這個「氣球太空攝影計畫」呢?到底這有什麼意義呢?
直到真正實現「氣球太空攝影」活動,我不知道重複了多少次失敗。到成功為止,我實驗了一百次以上,每一次都學到新的事情,也帶給我新的思考。即使成功了,還是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到現在為止,包含小型的實驗,我的挑戰已經超過一千次。
如果要問這些行動有什麼意義的話,我認為,從研究和實驗,最終「伸手觸碰到太空」這件事本身,可能沒什麼意義吧。不論結果如何,不管失敗了幾次,不放棄地持續挑戰,就算不知道該怎麼辦,就算是從零開始出發,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即使很慢,也會接近目標。氣球太空攝影最重要的部分,我想就在這裡。
見識了太空又重返地面的,是吊在氣球上的相機,並不是我自己。不過,我是靠著自己的力量看到太空的,不是看電視、看書或透過別的影像,這還是很不可思議。氣球太空攝影,讓我自己看待地球、看待太空、看待生物的方式,都產生了變化。
【バルーンの宇宙開発の可能性について1】
— 岩谷圭介 (@iwayakeisuke) 2017年8月15日
「宇宙といったらロケットでしょ」と思うかもしれない。
けれど、世界中の宇宙開発機構ではバルーンも開発している。
JAXAにも、NASAにも。
それは、バルーンにはいろいろいいところがあるから。
続く pic.twitter.com/OjGWcjPWaG
氣球有點特別,雖然朝著太空飛去這一點,氣球跟火箭並沒什麼不同,不過,氣球還是很不一樣。火箭用比音速還快的速度切過空氣,穿越天空。跟火箭相比,氣球非常緩慢,速度是我們平常騎腳踏車的那種程度,離地之後,越過白雲升到天空,能感受到像是騎腳踏車一樣的景色。
而且,是自己親手放出去的,這也是氣球的特徵,可以連續體驗到自己和地表、和雲和太空的感覺。太空和地球和自己。從前總以為太空是非現實的世界,但透過氣球,才知道太空其實是離自己很近的地方,其實太空就在那裡。也才知道,我們一直居住的地方,我們只知道是個天體的地球,其實和我們緊密相連。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我們的視野漸趨狹窄,不小心就會忘記這些事。不過透過地球之外的新視角,我們可以知道,地球上存在的萬事萬物,總是和地球一起,在地球上持續轉動著。從氣球上看到的太空,給了我嶄新的世界觀。
國家級計畫或NASA那些用火箭進行的太空開發,總是讓人覺得像是遙遠異境的事。然而彷彿位於遠方的太空,其實只在伸手可及的距離。我希望能將自己感受到的這份感動,傳達給大家。
*本文摘錄自《經過100次的失敗,他用氣球拍下太空:世界最小級的太空開發計畫》
作者:岩谷圭介
譯者:高彩雯
本文由 啟動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