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皮諾丘(教師)
笛卡兒說過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我常常拿這句話來砥礪自己跟勉勵學生,習慣不動腦的人,腦袋就會生鏽,就會越來越不靈光。
人天生好奇,但並非天生善於思考;除非認知條件適當,否則我們會避免思考。簡單來說,太簡單或太難的題目,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都沒有足夠的誘因去引起思考動機。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對數獨題目有興趣,卻對證明三角形的三中線將面積六等份的證明興趣缺缺。
大家捫心自問,一天24小時,我們花了多少時間用來思考。早上開車上班的途中,除非你是第一天上路的新手,否則大家都是熟門熟路,依照過去的經驗,從住家到工作點兩點一線的移動,什麼時候該轉彎,轉彎的角度怎麼拿捏,這些都不需要思考,已經變成一種反射動作。
工作的時候也是一樣,不可否認,大部分的時間,我們的工作,都是依照過去的經驗在解決問題。像我的工作是國中導師,今天有學生被霸凌,我會依照過去「成功解決問題的經驗」來解決類似的問題,大腦偏好使用記憶而非思考來指引行動,如果人類不善思考且避之惟恐不及,那麼學生對於上學的態度又能好到那裡去呢?
▲學生會靠著記憶來回答問題而懶得去思考/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我在教授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時候,買一杯紅茶和兩杯奶茶總共要120元,那麼買兩杯紅茶和四杯奶茶總共要多少錢?學生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很快的就可以算出來要240元;但考試的時候,x+2y=120,則2x+4y+100=?,很多學生會選擇空白不寫或算錯,明明這兩題是一樣的題目。問題出在哪裡?追根究柢就是學生懶得思考,當學生沒有辦法利用過去的生活經驗解決新的問題,又不想動腦筋思考問題,就只有放棄兩個字,因為放棄思考比較輕鬆。
老師通常會藉由提出認為「能讓學生引發興趣的問題」,來吸引學生學習,比如說:我拿一張紙讓他自由墜落,問學生紙會飄來飄去還是直線墜落?這一題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答對;下一題我問,在課本上面放一張紙,讓課本與紙張一起墜落,那張紙會直線墜落還是飄來飄去?這一題大部分的學生都會答錯(正解是紙會隨著課本直線墜落)。
這時老師在切入相關的課程研討,就能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習動機,但學生想要去理解的好奇心可能維持不久。
▲老師要用例子幫助學生思考/示意圖/記者林世文攝
研究顯示,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時間大概只有前15分鐘,老師免不了會有無法抓住學生注意力的時候,這時就要適時的換檔,轉移話題,並根據學生上課反應來調整上課節奏。
好奇心促使人探究新的想法和問題,當我們從事此舉時,我們會很快的評估需要花多少腦力才能解決問題,過多或過少都會讓我們停止思考。思考難易適中的問題才有意義,給班上不同差異的學生同樣難度的功課或考試,絕對是自打嘴巴,能力太差的會覺得太難、能力比較強的會太簡單,最後顧此失彼。
這樣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因材施教」,如何讓所有學生願意思考、習慣思考、進而喜歡上思考,是每個老師最重要的課題,這個課題值得老師們好好的「思考」。
職業│主題投稿 你也有不吐不快的工作奇葩事嗎?現在來投稿,發洩負能量、還有機會成為駐站作家,下個主打星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