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皮諾丘
大家應該不否認,未來的社會將走入超高齡社會,所謂的超高齡社會,指的是高齡(65歲以上)佔總人口數20%以上,日本,預估2025年高齡化比例為30.3%,根據國發會估算,台灣在2025年,高齡化比例也將達到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
一般人退休後的收入大概可以分為年金、理財被動收入、存款以及子女的支援這幾項,但現實狀況是,年金隨時有破產之虞,你可能繳了一輩子的年金,到頭來卻領不到,或者是領到的跟當初政府承諾的金額大幅縮水。
你可能沒有存款或者存款低的可憐,甚至房貸還沒繳清,大部分的人每個月的薪水生吃都不夠,哪有餘力去曬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被動收入對他們而言,如天上之雲霓,遙不可及。
對不婚不子的人來說,當然不會有子女的支援,但有生養子女的父母,眼看這一代的年輕人,平均一個人可能要扶養兩個老人,低薪高房價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去來,別說跟他們拿孝親費了,長輩可能還要拿錢出來幫助年輕人。
▲退休生活必須及早規劃。(示意圖/免費圖庫pakutaso)
說了這麼多,結論就是,退休後的生活,我們可能要靠自己想辦法,要天助不如自助,屆齡退休,可以每天遊山玩水的這種舊思維必須拋棄。務實的作法為何?幾點意見供參:
一、 培養可以兼職的第二專長
俗話說退而不休,退休後如果還要過著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那也未免太悲慘了,但如果你有特殊專長,不用上班打卡,可以接案兼職,不僅可以增加收入,同時也可以打發退休後突然空出來的那些時間。
筆者有一位學生的家長,去年退休,他是職業軍人,具有水電專長,他在臉書成立到府清洗洗衣機的粉絲團,洗一次2000元,平均每個月可以賺進1~2萬的收入,筆者本身對閱讀寫作有興趣,積極在各大報跟媒體投稿,一方面做自己喜歡的事,一方面有可以增加收入。
而且寫作投稿是腦力活,年紀越大,人生歷練越多,是一項可以寫到進棺材的第二專長,如果你沒有任何第二專長也沒有關係,找一個每天只要兼職幾個小時的工作,諸如餐飲店時薪工作,也是不錯的規劃。
二、 降低自己的物慾
快樂等於可支配所得/慾望,快樂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有人可能月入數十萬,但他過得並不開心,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明明已經開BMW了,卻羨慕開超跑的那些人。
有人可能每個月只有22K,但他樂天知命,有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家跟穩定收入的工作,他便十分滿意。
如果你預期退休後的每個月可支配所得只有4萬元,那你必須確保自己一年的總花費不能超過48萬,不然就做到屆齡退休,但如果你一年只需要40萬就可以過日子,想退休就退吧!
三、 活得好死得快
活得老不一定活得好,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資料,健康壽命的平均年齡,男性差了九歲,女性差了12歲,也就是說,在相差的這幾年,必須以身體不得動彈,生活因疾病而變調。
完全稱不上健康的狀況度過最後的餘生,所謂的健康壽命,指的是平常不需要依賴醫療和照護,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維繫生命,度過日常生活。
▲大家不妨思考自己是否想要帶著「尊嚴」離開這個世界。(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因為救命醫療的發達讓救命率上升,「猝死」這種不拖泥帶水的死法也不可得了,很多插管非出自於本人意願而活著的人,如果沒有明確表示生前意願,就有可能受到非自己所願的延命治療。
除了健康問題,夫妻和朋友間的生離死別,因為退休而減少社會性義務和接觸社會的機會,高齡者會體驗到各式各樣的失去,很多高齡者都因為這些複雜問題的不斷累積,而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
所以大家有空的話,去申請健保卡上加註放棄急救,我的父母、我本人和我老婆都已經申請完成,這個動作是為了自己可以死得快,死得有尊嚴,同時也不要給子女帶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