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雪如(諮商心理師)
快速辨識對方是哪類人
「你現在還要陪嫁嗎?」大家緊盯著爸爸。我吞了吞口水,緊張地等待爸爸的答案。「不嫁了!我沒辦法跟她一起生活!」爸爸驚恐地說著,手連忙擺出拒絕的姿勢。沒錯,我就是那個被爸爸說無法一起生活的女兒。
在我小時候,爸爸老說如果我哪天結婚,他會太捨不得,只好把自己當陪嫁,一起過去跟我生活。但現在他竟然說沒辦法跟我一起生活?「對,我絕不跟妳一起生活。我會被妳毒死。」爸爸斬釘截鐵地說。
「我不過是幫你打芭樂汁的時候,加了一小片情人果進去,以表前世情人之情,順便增加果汁的風味,有這麼嚴重嗎?」我超委屈地抗議著。
「那能喝嗎?妳老是搞些創意料理來整我!芭樂汁就是只能有芭樂、糖跟水,懂不懂?不准出現其他的水果在裡面,我還忘不了妳上次幫我煮拿鐵咖啡,竟然給我把布丁加在裡面,簡直糟蹋我的咖啡豆。」我爸一副受虐兒的樣子,好像我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
「拜託!你老喝一樣的東西多無聊啊!有點創意改變一下不是很好嗎?而且明明超好喝!你都不知道,我上次煮湯給你喝的時候,我也偷偷加了一堆東西,只是沒跟你說而已,你還不是喝的很開心!」我翻了翻白眼地說著。
「我們不合!」我和爸爸異口同聲地得出這個結論。
各位讀者應該很明顯看出,我跟我爸爸的個性很不一樣。我喜歡創新、改變,我爸爸喜歡傳統、守舊。這種個性上的南轅北轍,發生在家庭裡面或許無傷大雅,頂多各吃各的就好。但如果發生在職場中呢?
溝通前要先弄懂對方的個性
如果我們的個性跟上司的個性差異很大,我們總是提出一些新的提案想改變現狀,上司卻極度守舊,導致我們的提案總是被否決掉,難免感到灰心喪志。
又或是我們是個性很謹慎的人,在報告提案的時候,會說明很多細節,希望上司通盤了解,沒想到上司卻不耐煩地叫我們講重點就好,完全無視我們的細心,是否會覺得受到打擊?於是,我們學會了報告事項的時候講摘要就好。
可怎麼跟其他人溝通的時候,我們講摘要又被說講得不清不楚、說我們太混資料不齊全,到底該怎麼做才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
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個性不同。說服的方式也隨之不一樣。很多人以為,溝通,是「我說你聽」,接著「你說我聽」,彼此輪流。我說,這不叫溝通,這叫「一個議題,各自表述!」。所謂溝通,應該是要先辨識對方的個性,了解該如何表達,準確發揮言語的影響力,誘導對方有了聽的意願,你才有說服的機會。
人格五因素論
「人格五因素論」是心理學家透過大量問卷調查,使用統計「因素分析」的方法,抽取出每個人身上都具備的五種人格向度,且這五種人格向度適用於全世界的人種,分別是:
開放性(Openness):此特質反應我們如何面對新事物的態度。開放性高的人喜歡新奇、冒險與改變(例如:我);開放性低的人則守舊、傳統,一成不變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比較有安全感(例如:我爸爸)。
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當我們規畫一項任務要完成時,嚴謹性高的人會將任務分割成小步驟、評估自己的能力及時間,按部就班完成,對於細節的處理也不馬虎;謹慎性低的人,則偏好大想法與大策略,不喜愛太過細節的規畫。
外向性(Extraversion):當面對他人的時候,外向性高的人喜歡與人交談、精力充沛;外向性低的人則比較喜愛獨處,甚至跟人相處的時候容易覺得疲憊或緊張。
友善性(Agreeableness):當與人合作的時候,友善性高的人會讓人覺得比較容易相處、比較有同理心,也比較關注他人需求;友善性低的人,則比較忽略關係,理智的分析問題,甚至當面提出質疑。
神經質(Neuroticism):這項特質顯示人的情緒穩定度。神經質高的人,容易擔憂,情緒起伏較大;神經質低的人,不管面對任何情境,情緒起伏都相對較小,給人一種「臨危不亂」的感覺。
作者:陳雪如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