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原創劇集《李屍朝鮮》,在台灣出到第二季。然而最近因為中文譯名的關係,被韓國網友批評「貶低韓國」,爭議延燒後 Netflix 方面在 18 日表示:「虛心接受各方對中文在地化譯名的批評,未來預計會採用新的中文譯名」。
「李屍朝鮮」一名不只台灣使用,而是大中華圈統一都使用的片名。對於不熟悉韓國歷史的酸酸們可能看的一頭霧水,為何韓國網友要7pupu?
▲(圖/《屍戰朝鮮》劇照,下同。)
其實李屍朝鮮是用「李氏朝鮮」一詞玩雙關梗,問題不是出在「屍」這個字,而是「李氏朝鮮」這四個字在韓國本來就有爭議。李氏朝鮮指的是 1392 年到 1897 年,類似的稱呼還有「王氏高麗」(在朝鮮之前一個朝代)。
但是對韓國人來說,朝鮮就是正式國號,李氏朝鮮則是日本人使用的蔑稱,同樣爭議的還有「閔妃」(韓國人稱明成皇后)根據韓國的國史編纂委員會的說法:「李氏朝鮮是為了降低國格的用法,應該要撇開『這用法有沒有貶低的意思』,而是有正確的國號『朝鮮』,就不應該使用錯誤的稱呼。」
韓國網友對此反彈相當大,紛紛表示:「和安倍一樣的爛咖」、「閔妃和李氏朝鮮都是日本人為了貶低朝鮮的用法,台灣果然很多親日派」。
不過也有人緩頰「現在國際上都稱北韓為『朝鮮』所以中國、日本和台灣會用李氏朝鮮來區分」、「其實我們民族歷史上有兩個朝鮮:古朝鮮和朝鮮」另外也有網友說「為什麼不要直接用 Kingdom就好?」,這其實也忽略了中文的特性和一慣的翻譯文化,韓文與日文片假名一樣都可輕易音譯外來語,如果中文音譯成「金敦」相信沒人看得懂在幹嘛,如果直翻成「王國」聽起來就很沒 Fu。
其實韓文的片名都習慣取得簡潔,而中文則習慣要給一些劇情的方向,例如「寄生上流」的原文直翻就是「寄生蟲」,可能會被觀眾當成喪屍片;而喪屍代表作「屍速列車」原文片名則是「釜山行」,聽起來很像是海角七號一類愛情文藝片。
身為外國人或許很難理解,若以中國或台灣史來看,「武周」、「曹魏」、「明鄭」這類稱呼強調統治者的姓氏,或多或少有暗示並非國家正統的意思。
其實以前日本儒學家強調天皇是「萬氏一系」,不認同孟子提出的易姓革命論。加上李成桂其實是高麗將軍,後來其實是靠政變登上王位,因此「李氏朝鮮」有踩到韓國的痛點。幾百年前兩國儒學家就戰過一輪,如要深究可幾乎可以開一場漢學研討會。
這個譯名其實已經用了一年,這時間被爆出來,而且矛頭還指向台灣,秀文猜測可能和韓國國內媒體的政治風向有關,前陣子台灣的防疫經驗被韓國保守媒體「週刊朝鮮」大篇幅報導,標題甚至打上「台灣的教訓」,為的就是要「教訓」進步派當政的文在寅政府。
這次譯名爭端最初是由進步派媒體「韓民族新聞」報導,有可能是為了帶風向而報導。(進步派:你看看你捧的台灣,最後還不是和日本人一樣在貶低韓國歷史),這次的爭議,顯示台灣和韓國對彼此的不瞭解與誤會,台灣人不瞭解韓國歷史,以及欠缺對爭議名詞的敏感度;而韓國人同樣不瞭解台灣片名翻譯的文化,認為台灣親日才使用這譯名根本只是藉題發揮。
秀文在寫這篇的時候已經完食第二季,譯名怎麼改都沒關係,第三季快點上線比較重要!
▲(圖/翻攝自Facebook/Netflix 官方粉絲頁)
※註:Netflix 台灣官方有鑑於應尊重韓國歷史以及人民觀感,已於今日發表聲明,將影集改名為《屍戰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