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璽(資深心理師)
那些受虐兒後來怎麼了?
受虐者一旦成為施暴者,往往出手會更狠。
***
諮詢中常聽到一些孩子跟我講老師是怎麼體罰他們的,當然這種情況在北京比較少見,以外地發生的居多。
一位媽媽帶著她厭學的兒子來北京做諮詢,男孩跟我哭訴他恐懼學校,不想再踏進校園一步,我問他為什麼,他舉起他的一根手指:「我經常挨老師打,我們班幾乎所有同學都被老師打過,我這根手指都被打骨折了,有時做夢都夢到自己在挨耳光……。」
我問:「你有告訴家人嗎?」
他說:「說了,沒有用。每次我爸媽都說一定是我不聽話,老師才會打我的。」
他告訴我,有一次他被老師抽了幾個耳光後回家痛哭,他媽媽沒有一句安慰的話,轉身就出了門。
說到此處,我暗想他媽媽可能找老師理論去了,但他接下來的話著實令人震驚:「後來我才知道,那天我媽去了超市,買了好多東西給老師送去……。」
好吧,我承認當時我的心裡既生氣又震驚。
之後,他媽媽進來諮詢時,我提起孩子被老師打的事,她的反應很激烈:「妳是說因為老師打他,他才不上學的?我跟妳說不可能,我兒子不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去學校。他就是懶,就是貪玩。」
我說:「事實上,長期被老師體罰已經造成他很大的心理陰影,妳知道嗎?他一直都很難過……。」
他媽立刻瞪眼揮手:「他不可能為這事難過,不可能。在我們那裡老師打學生太正常了,他算是班裡挨打最少的學生了,我們做家長的都很理解,老師這是恨鐵不成鋼。老師要是放棄你了,都懶得打你,對吧?」
我問:「妳打過他嗎?」
她訕訕一笑:「我和他爸也打過他。有時心疼他,也跟他說,打你都是為你好啊!」
我說:「打你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曾經有人對妳說過嗎?」
她馬上搖頭:「沒有,沒有。」
我沉默了,她看我不說話,頗有些不自在,也沉默了。
在這片默然裡過了幾分鐘,她突然喃喃自語:「有人對我說過,我爸媽……。」
原來她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打,其他兄弟姐妹和鄰居的孩子也經常被打,有時有原因,有時沒有任何原因,只是因為大人心情不好。
她周圍沒有一個人對此提出過異議或表達過反抗,打罵孩子在她生活的環境裡是司空見慣的行為,所以她從小就接受了這樣的狀態,等到她長大了打孩子也不覺得有何不妥。
甚至於她而言,打與被打是一種親密的連結,是父母對子女表達情感的方式。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她兒子被老師打了耳光,她不但不生氣,還轉身跑出去給老師送禮,或許在她心裡還暗自竊喜:老師打我兒子,說明老師在關注我兒子。
這無疑是一個把很多內心真實情緒壓抑得很深的媽媽,也許有人會問:她真的不怨恨她的父母嗎?
這就回到虐兒的問題上。對一個幼小的孩子而言,父母是天,是最強大的主宰和依靠,幼兒必須依賴父母才能夠活下去。如果他怨恨父母、反抗父母,就有被父母拋棄的危險,而一旦離開父母的庇護,幼兒是沒有辦法獨自存活下來的。
很多孩子被虐待之後,不但不會去怨恨或反抗,相反還會加倍討好對他們施暴的人,同時會把更多的攻擊性朝向自身:一定是我表現不好,是我不乖、不聽話,所以爸媽才會打我。
而要做到這一點,孩子必須向施暴者認同,必須學會遮蔽、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緒。那個男孩的媽媽就是這樣,在她心裡早就潛移默化的認同和接受了父母的行為:打你是為你好,孩子不打不成器。
如果被打的孩子不認同、不遮蔽、不隔離,巨大的痛苦會令其崩潰,甚至會發瘋。
這些被壓抑的情緒會在何時爆發呢?
在遇到比他更弱小的群體時。受虐者一旦成為施暴者,往往出手會更狠。
那些用盡各種殘忍方法虐待幼兒的人,心裡大多住著一個魔鬼。這些人對待幼兒的方式,往往來自有人曾如此對待過他們。
如果記者去採訪攜程親子園的虐童老師,肯往縱深裡挖掘、探索一下的話,或許能從他們的成長經歷中找到暴行的根源。
一個成長相對順利、心理相對健康的人,是做不出這樣沒人性的事情的。
為什麼說相對呢?因為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成長是沒有缺憾、沒有一個人的心理是完全健康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的心理問題。
作者:王璽
本文由 大是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