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拉丁語:Morbus Alzheimer、德語:Alzheimer-Krankheit、英語:Alzheimer's disease,縮寫:AD),俗稱早老性痴呆、老年痴呆,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此病症佔了失智症中六到七成的成因。(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韓國釜山廣域市有隻狗狗3年來總是坐在巷口,白天到晚上望著人來車往,像是在等著誰。這隻狗狗的名字叫做福實(Boksil),原本的主人是位老奶奶,但得了阿茲海默症被送到安養院生活了。福實每天晚上都會回到已經斷電的房子,窩在奶奶的被子上睡覺,這些日子以來幸好有鄰居阿姨不捨照顧。詳全文>>
生物實驗中的「白老鼠」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身為被「研究透徹」的模式生物,幫助人類解開不少遺傳密碼,但老鼠養成困難,近年生物界已經開始推動新的「模式生物」,嘉南藥理大學就率先將「果蠅」與「斑馬魚」加入生物課,用創新思維讓學生從小生物中「感受生命」。詳全文>>
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案例,我在看診的時候也曾經碰過。有一次,病人的家屬問我:「醫生,得到阿茲海默症的人多久會死?」「阿茲海默症是一種預後不佳的疾病,患者通常在幾年內就會死亡。」聽完我的 說明以後,家屬表示當初主治醫師也是這麼說,所以就找了一家貴一點的照護中心。沒想到入住的時間超出預期,到了第二年春天,積蓄都快花光了,可是,病人看起來還是元氣飽滿。詳全文>>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嗅覺和死亡率有很大的關係,比起嗅覺正常的人,嗅覺遲鈍的人死亡率竟高出了3倍!日本健康醫療知識網站《Doctors Me》的駐站耳鼻喉科醫師岡田,分析出4種使嗅覺變遲鈍的原因,想要長命百歲,就先從保護鼻子開始吧!詳全文>>
有些父母幫寶寶存臍帶血都是為了要為了避免日後發生意外,就可以省掉比對他人檢體的麻煩,臍帶血中的幹細胞就有「自我再生」、「分化」的能力。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臍帶血裡面的一種蛋白質「內生性組織抑制劑-2」能提升年長老鼠大腦海馬迴的能力,包過學習與記憶都能改善。結果已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中。詳全文>>
台南市警玉井分局玉井派出所警員李昭宏及陳鈺涵等2員,12日下午執行巡邏,據報有一名住在台南市關廟區、患有阿茲海默症的75歲楊姓老翁,於上午9時許騎車離家一直未歸,家屬心急如焚向警方報案,警方利用監視器查詢該車移動軌跡,終於在玉井區台20線29.5公里處,順利尋獲楊姓老翁,讓長者平安返家。詳全文>>
天氣冷颼颼的假日,就是要待在被窩裡賴床賴到中午啊!不過,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指出,睡太久不只會讓你頭痛,每天睡超過9小時的人,容易讓大腦容量變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倍!詳全文>>
現代人工作忙碌,一年恐怕只有過年會回家一趟,面對父母的碎念也許覺得煩、也許不理會,但隨著時間過去,或許這些碎念都變成奢侈。「在不瘋狂就等死」粉絲專頁25日就PO出一個關於阿茲海默症的影片,提醒大家「事業重要,家人也重要」,在外打拚也要抽空回家。詳全文>>
孝順的孫女夏德萱為患有失智症的爺爺「老夏」拍攝影片,紀錄他與奶奶的生活,94歲的爺爺有時像小孩一般可愛,有時又像長輩一樣分享著智慧的言語,受到許多網友喜愛。夏德萱日前分享一部影片,夏爺爺非常依賴奶奶,就連上廁所也不斷呼喊,「尿尿大概要叫8次 大號要叫個20次 」,只想確認老伴的愛。詳全文>>
孝順的女網友夏德萱時常在網路上分享爺爺、奶奶的互動,29日晚上她突然發出一則動態,她製作的影片被轉發至大陸,有大陸網友留言認親,竟然是95歲爺爺「老夏」原以為已於戰爭中遭槍殺的哥哥,讓她激動地表示,「我現在真的激動的無法言諭!!!!!!!!!!我真的驚呆了!!!!!!!!!」詳全文>>
科學家認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記憶其實都還在,只是如同被亂塞的檔案,沒有「正確的讀取方式叫出檔案」,只要對患者腦部給予穿顱磁刺激,直接對腦中特定區域發出強力但短暫的磁性脈衝,磁場穿透過皮膚及頭骨,就能再度把暫存的短期記憶再度讀取。詳全文>>
為了愛喝咖啡的廣大族群,生活知識網站《Lifehack》為整理出「咖啡『成癮』不是壞事的12大理由」,告訴你喝咖啡對健康有哪些好處,讓你在享受咖啡時更加理直氣壯。詳全文>>
不知道你們家中,是否有著患有「阿茲海默症」,俗稱失智症的家人呢?失智症其實是一種疾病而非正常的老化,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需要接受治療、需要你們更多的關心。詳全文>>
咖啡的好處和壞處各有說法,而咖啡對人體的影響和健康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過去也有不少研究指出咖啡可減少阿茲海默症的罹患率,而現今咖啡更被證實可以防失憶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使用超過6400人的樣本,於9/27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追蹤10年的研究發現「女性每天喝三杯咖啡可幫助腦部記憶功能」。詳全文>>
「退休後的生活」你曾想像過嗎?依真實故事改編的《SPARKS點亮星光》,為星展銀行推出的系列微電影,延續前3集的高人氣,日前播出第4集的內容,播出不到半個月在Youtube有高達14萬點擊率,網友大讚不已!最新推出的第5部續集,主角是位退休的事業強人,得到阿茲海默症的他,該如何妥善運用退休的資產?詳全文>>
你真的了解阿茲海默症嗎?許多人可能認為患失智症的警兆,就是開始出現失憶或痴呆的狀況。但根據《每日郵報》,美國西北大學認知神經學與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指出,許多患者沒有失憶或痴呆的狀況,卻同樣罹患阿茲海默症,因為腦部受損地方並不相同,並列出以下4項人們常忽略的阿茲海默症警訊。詳全文>>
英國一名80歲的阿公麥德默(Ted McDermott)罹患阿茲海默症,有時連自己的親人都不認不得,但他卻有一副好嗓子,特別喜歡唱歌,他的兒子便帶爸爸出門兜風,希望能改善病情,並自拍父子倆在車上高歌的影片,想不到上傳網路後爆紅,已有4千萬次點閱,還有唱片公司邀約錄製單曲,月底即將發行。詳全文>>
阿茲海默是非常嚇人的病症,見到最愛的人記憶力一天天衰弱、越來越不記得自己,對病患本身及家屬都是種折磨。網路上流傳一段影片,有隻16歲的年長柴犬,因為罹患阿茲海默症,需要更多關心及陪伴,家中的5歲貓咪深知如此,於是天天黏在柴柴旁邊,只希望狗狗可以過的開開心心、沒有後顧之慮。詳全文>>
西式速食方便又好吃,深受全球消費者喜愛,甚至深入在地成為一種飲食習慣。但國外研究指出,常吃高熱量「垃圾食物」恐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專家更表示,西方國家攝取大量肉類的飲食模式,與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有強烈關連。詳全文>>
肥胖是許多人的健康危機,更是主要致癌危險因子之一,但過度減肥其實對身體也不好!美國哈佛大學一項大腦老化研究(HABS)指出,過度減重恐會造成大腦病變,甚至嚴重可能罹患「阿茲海默症」。詳全文>>
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症)通常都以「人生最後一段道路」來形容,目前並無任何解決方式只能以藥物拖延發病時間,醫學界研究發現,血液流向腦部的速度減緩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壯陽藥內有血管擴張的功能,因此正嘗試使用威而鋼來更有效的拖延阿茲海默症發病時間。詳全文>>
台灣失智症人口不斷攀升,近日有報導指出,高血壓患者長期用藥,有更高比率產生健忘症、阿茲海默症。台灣失智症協會鄭重澄清,服用抗高血壓藥物並未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而有高血壓病史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明顯高於無高血壓病史者,呼籲高血壓患者應依醫囑規則用藥,以減少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詳全文>>
國《東亞日報》28日報導,韓國研究團隊成功培育出一隻專傳用於研究癡呆症的豬,這隻豬具有類似於人類阿茲海默症的病徵。近年激增的癡呆症患者當中,有70%屬於阿茲海默症的癡呆。這種疾病只有在大腦裡的澱粉狀蛋白過度堆積時才會發生。 詳全文>>
多年來被視為無法治癒且症狀不可逆的「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有重大突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者以腦退化的基改老鼠進行實驗時,發現因大腦退化而失去的記憶,能透過刺激腦神經細胞而再度恢復。詳全文>>
多年來,不少動物與環境保護團體提倡拒吃魚翅,站在醫學健康的角度上,它其實也隱藏了諸多傷害。美國曾有研究,魚翅當中含有一種神經毒素,恐傷害腦部並引發阿茲海默症;另外因鯊魚在食物鏈中處於最高的位置,魚翅中含有大量來自受汙染海水的水銀(汞)成分,可能造成食用者不孕。詳全文>>
俗稱「老年痴呆症」的阿茲海默症,有可能透過「人體器官受贈手術」過程而傳播的假設,近日被科學家證實。根據外媒報導,科學家追蹤數十年前接受神經組織移植手術的患者,並在阿茲海默症初期的大腦內蛋白質內發現關聯。詳全文>>
67歲的陳先生是一名退休生意人,雖然健康狀況良好,但近兩年卻發現智力有衰退的現象,不只會突然忘記朋友的名字,還會忘記太太交辦的事情,就連平常在練的外丹功,順序也記不太起來。種種困擾讓他十分焦慮,在前往台北榮總求診後,發現他得的是「輕度認知障礙」,這是一種介於老化與失智之間的狀態,只要持續動腦,仍有很高的機率不會轉化為阿茲海默症。詳全文>>
WHO指出全球失智症患者,正以每年770萬人的速度增加,即為每4秒就有一名新罹病者。在台灣,失智症人口有近23萬人,至今仍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無藥可醫」。衛福部南投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李志銘醫師解釋,其實這十年來,近10%的失智者病因與情況是可以治癒的,尤其是早期或中期更見療效。詳全文>>
最近笑點變低了?或是莫名其妙突然喜歡看《豆豆先生》影集?小心,根據倫敦大學的研究,這些可能是痴呆症的前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近來對於阿茲海默症(俗稱癡呆症)發表一項研究,針對48位癡呆症患者及其家屬、朋友進行調查,發現大多數的親友都對於患者的「幽默感」感覺到異樣變化。詳全文>>
63歲林先生近半年來記憶力減退,除東西放置地點經常遺忘外、忘記繳交信用卡費及電話費。還會突然不會使用手機或鑰匙等物品,反應遲緩許多。輾轉求診才發現,林先生為慢性心房顫動患者,腦部已出現多處中風病灶,造成血管性失智症。醫師提醒應掌握「二避一要」減少因心房顫動造成血管性智能障礙的風險。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