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虐貓的學生陳皓揚再次犯案,他宣稱,犯案動機是因為報復動物保護人士對他窮追猛打,讓他壓力很大,只好再次殺貓出氣。許多人支持動保團體的極端行為,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捨去「虐待」的話,為什麼貓狗的生命會比豬牛甚至蟑螂螞蟻值錢呢?今天若有人虐待小強,難道會上新聞嗎?
以下5個關於動物保護的冷知識或許能幫助我們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思考看看!
1.在過去是沒人管動物死活的
過去的哲學家,畢生所關心的是「神」,接著才將注意力轉移到「人」身上。但對於動物是否有權利,歷來沒有人認真地思考過。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在那個年代,人都活不下去了,誰還有心思煩惱動物的死活。
2.可是人們看不慣動物受苦
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是當代動物倫理學的大師,他認為當面臨虐待或殺害的問題時,不能因為「反正牠只是動物」就覺得沒關係。因為在過去,人們也不把女人和黑人當人看,覺得奴隸這些人沒關係阿,反正他們是女人(或黑人)。可是,女人跟黑人的痛苦也一樣重要,必須被重視和反省。彼得辛格認為,只要能感知痛苦的生命體,所承受的苦痛都該得到重視。
3.有些動物的命比較值錢?
可是人類對於豬狗牛羊有著差別待遇,難道不該殺狗,就能殺豬嗎?彼得辛格認為,要說狗貓比牛雞豬還容易感受疼痛實在沒什麼根據。令人擔心的是,一旦狗跟貓受到保護了,大眾就會覺得夠了,如此一來,比較不受人類寵愛同情的動物就會面臨沒法保障、要自生自滅的情況。
4.為什麼人類會特別同情某些動物?
人類學家沙林斯(Marshall Sahlins)認為,人們之所以會大小眼,是因為跟動物有著「遠近親疏」的差別關係。像是豬牛被認為可以當作食物,而狗馬被賦予某種神聖性,這跟早期人類騎馬代步以及將狗當成寵物陪伴有所關連。跟人類比較親密的動物,會受到比較多的關懷,也不容易成為食物。早期農人以牛耕田不吃牛肉,也是這個道理。
5.對動物這樣大小眼對嗎?
這種大小眼的演變,其實也是一種文明的進步。歷史學家勒基認為,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自己人」的圈子不斷擴大的過程,一開始只關心自己的家族親人,接著擴散到身邊的朋友、然後是自己的族群和國家,以致於關懷全世界的人類。隨著生活水平和道德的提升,我們有可能進一步去關心各種能感受到痛苦的生命,包括動物。眼前的「大小眼」只是個過渡期,但我們的道德關懷的範圍將會逐步擴大,並把各種生命體也包含進來。
直到今日,動物的倫理學以及相關立法依然是個高度爭議的話題,未來該何去何從,仍有賴每個人回想自己跟動物們相處的經驗,並思考出一條能夠讓人類與動物的和睦共處之道。
PS:歡迎來漫遊者粉絲團玩~~
〔VIA:錢永祥〈動物倫理與道德進步〉、彼得辛格〈動物權利與人類義務〉、沙林斯〈食物作為象徵符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