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們小時候都會參加暑期輔導、寒假輔導嗎?沒錯!粉粿以前的暑假就是被這兩個剝奪掉的嗚嗚~犧牲放假時間去學校念書,就是想比其他人讀更多書、加強自己,但這樣真的有成效嗎?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對於暑期輔導的意義提出以下見解,酸酸們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開始)我一向認為暑期輔導和課後輔導是把台灣所有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和人生的期待弄死的見鬼措施。
下課就下課,要不然呢?
放假就放假,不然呢?
有時候去一些學校演講時,我會問:「為什麼還有學生在假期時到學校來?」有老師得意地說:「是學生自動自發到學校繼續唸書的。」我又問學生:「放假沒事不去玩幹嘛來學校?」學生回答:「因為我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這種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留校的孩子就自動變成有為有守、自我要求的好學生了。
我記得我小六升國一的時候,根本沒有去暑期輔導,我和我媽都在墾丁國家公園抓蝴蝶。當時有老師擔心我跟不上學習進度,還好有其它老師願意幫我背書,願意另外花時間幫我補課,重點是我媽覺得沒有關係。
連好好過一個暑假寒假還有課後時間都不得閒,我真的不知道台灣的教育在搞什麼鬼。花那麼多時間在學校是真的有在學習嗎?或只是度日?(原文結束)
顏聖紘在自己的部落格中也有詳細提到,孩子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1.家長別管太多,而這個前提是家長對孩子的信賴,而這個信賴不是建立在約制,而是長期的理解與溝通
2. 要有實踐的能力,不要只是嘴巴說說,環島講了半天都躺在家裏沙發上讓爸媽餵食
3. 要想辦法,而不只是想要利用別人:有人說沒機車所以無法出門,我覺得這真的太誇張了,大眾交通工具那麼多,那裏到不了?沒有車也還有腿。然後沒有錢,就要即早準備,可以早早去打工,而不是四處要搭人便車消費別人的愛心
4. 問問自己做這件事是為了集點湊數,或是真的很喜歡很想要?我相信這對許多人來說甚至是一生的疑惑,因為他沒有自己做過決定,也沒有為自己的決定負過一次完全的責任。
看完他對暑期輔導的反思、見解,不少網友也都有同感!
「以前我都被逼著要參加暑期輔導,因為學校老師說那是一種『合群的表現』不參加就不合群。」
「 如果不知道暑假要幹嘛,然後都被長輩規定的輔導課程填滿,大學後被老師問到你的興趣是什麼,就會回答:『啊,沒有啊。』『啊,我也不知道』」。
「學生是被逼著來上課,沒心,老師也沒心,只好把暑假輔導當做安親班,看影片就好。」
「家長只要『孩暑假都在學校,就不會整天出去玩,亂花錢』這樣就好,管你學校要教什麼。」
粉粿也相當認同顏聖紘教授所說的耶!參加暑期輔導要多花錢、花時間,如果學生暑假到學校無法專心、沒心上課,不如把時間花在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會更有意義哦~
VIA 顏聖紘授權
❤歡迎來找粉粿玩~更多小秘密藏在這唷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