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克.科蘭斯基
譯/王約
中世紀的歐洲很少將法條形諸於文,都是用死背的;大家不認為有必要或想要寫下來。可是在西元七八七年時,堪稱半個文盲的查理大帝下令寫下來的法條比強記的更具威力。
然而在英格蘭,幾乎沒有法條被寫下來,直到一○六六年諾曼人入侵,英王威廉一世(William I)才開始建立這樣的法條與文獻。最廣為人知的是,威廉一世下令編纂《末日審判書》 (書名是兩世紀後才創出的,因為這部書是終極的清算),對英格蘭和威爾斯居民的一次土地持有和資產徹查以做為課稅根據。
▲末日審判書(圖/Wikipedia)
不過,《末日審判書》,連同寫下來的法規,卻少有人拿來做參考,因為大家仍未養成閱讀習慣。諾曼人堅持每一樣東西都要以拉丁文寫下來,還把古英文所寫的文件都翻譯成拉丁文。這使得英格蘭向歐洲看齊,可是也讓人不想去讀這些文件,因為除了神職人員以外幾乎沒有人懂拉丁文。每有法令頒布,仍舊口述給「所有那些應該聽到或看到這份綱要的人」。
一二一○年,英格蘭國王約翰簽署《大憲章》,複本被廣送至全國各地向群眾朗讀。但是,歷史學家質疑複本應該不夠分給每個地區各一份。
英格蘭所寫下的法條,份量持續擴充。在「諾曼地征服」時,只有兩千份文件,但到了十三世紀,單單一年就能創出跟兩千份一樣多或多很多出來。縱使從中世紀以來就認為書寫不可靠的想法猶陰魂不散,如此擴充之勢仍破竹難擋。在中世紀時,即使是短訊,如果被認為真的很重要的話,都要以口頭方式傳遞。
▲古代英國法院(圖/Wikipedia)
在十三世紀還沒有引進阿拉伯數字之前,歐洲人幾乎不記帳。貿易紀錄也沒寫下來;羅馬數字在做加法和其他數學運算時實在不方便。不過採用新的數字系統後,情況大為改觀。商賈開始在紙上製作「匯票」―一方供應若干貨物或服務,而另一方同意支付相當金錢,進而發展出「複式記帳」法,以及貸款與赤字的加加減減。
會計的發展,被歸功於十五世紀時達文西的同僚帕西奧利(Luca Pacioli)。十三世紀的記帳方式縱然已有長足進步,卻仍很粗略。舉例來說,在帕西奧利提出創見之後,記帳方式才加入了小數。在此之前,數目都被四捨五入,零頭歸議院所有。在龐大的買賣裡,那些被省略的小數能累積出可觀的金額。
註:《末日審判書》(Domesday Book),類似今天的人口普查報告書。
>>延伸閱讀:用生命傳承知識!古代造紙工1點開工泡冷水 沒一個活過30歲
*本文摘錄自《紙的世界史:承載人類文明的一頁蟬翼,橫跨五千年的不敗科技成就》
作者: 馬克.科蘭斯基
譯者: 王約
本文由 馬可孛羅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