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彼從進入高中之後,就變成不太玩電玩的人。早期玩過的遊戲,也是屬於RPG或養成類型的遊戲。但我最近開始覺得,是否應該多玩一些策略遊戲,人生會更精彩些?想像力會不會更豐富些?我的個性,會不會更活潑點呢?
為何會有這樣的大徹大悟?
你仔細拆解每一套電玩遊戲背後設計的邏輯,一定都有角色扮演、技能提升、目標設定、隊友聯盟等共同元素,而這些都有心理學的要素在其中。角色扮演,讓玩家有機會突破目前的身份限制。讓自己有機會在設定好的遊戲介面下,選擇一個自己想要的角色,投射自己的身份認同在角色上。
圖/免費圖庫pixabay
而且不管這角色一開始有多弱,玩家都有期待角色最後會變強,變成各領域的英雄,即使是反派英雄也會是最強的英雄!變強的方法很簡單,隨著掛網的時間變多、玩遊戲的時間變多、嘗試的策略變多,角色技能提升就更多,就可以在一次又一次GG後變得更厲害。
再說到目標設定,目標實際上遊戲劇本寫好的,讓玩家時刻都會有期待下一個任務的心情。要是玩家暫時遇到困難,也可以在劇本引導下找到互助的隊友,協助玩家度過挑戰,玩家能夠相信透過遊戲一步步地引導,最終將會成為這個角色的「最佳版本」。
圖/免費圖庫pixabay
遊戲和現實人生,本質上是有差異的!
第一,玩家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輕易擺脫環境脈絡,成為任何一個想要成為的身份。
我的案主,俊億是一個在升學主義下欠缺資源供其培養特殊技能的學生,他在學校被邊緣化。這點轄制了俊億的身份認同,無法想像可以嘗試哪些角色設定,在角色扮演中學得新的技能。
第二,現實生活中的目標設定,多半是出於看不到意義的被決定。
俊億不懂為何要花那麼多時間唸書和考試,唯一的目標是及格。除此之外,他的人生沒有人引導他未來可能的樣貌,「我不知道今天花這麼多時間讀一些無意義的數字符號,到底能幫助我什麼?但是遊戲可以,我知道有一天我要面對大魔王,我需要練功打敗他。」
許多上班族也有相同困難,尤其是上班後「未來」變得看得到盡頭,這樣的人生若沒有學會為自己設定目標的能力,瓶頸只會無法突破。
圖/翻攝自KA女子電競俱樂部微博
第三,為自己找隊友。
我的經驗裡發現,沈迷網路遊戲的個案,現實生活多半很孤單。他們投入更多時間在遊戲中,就更強大,會想與他們組隊殺敵的人就越多,投入遊戲的時間越多,與現實生活中朋友相處的時間越少,變成惡性循環。
要打破遊戲成癮,艾彼心理師鼓勵你,務必拿回設計自己人生的權利!我身邊有許多很能玩,又能在現實中成功的人,他們多半都是能夠掌握這幾點要覺的人。
艾彼心理師也想送給你一句:
「請你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嘗試新角色,打破不利的現狀。為自己設定目標,為了達到目標必須一一完成小任務為自己習得技能。為了完成目標,找到可以一起前進的朋友。而有時候,當你無法靠自己突破時,你可能也需要為自己找一個魔法師、像心理師這樣的專業人士加入你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