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理師艾彼
上一篇艾彼心理師提到,普悠瑪出軌意外發生後,倖存者與倖存者家屬可能會產生的身心反應。這一篇,我們來談談一般大眾面對這個事件時,該怎麼辨別哪一些行為屬於壓力反應、又應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吧。
閱讀文章的你可能會有疑惑,出軌事件除了影響到列車上的300多位民眾外,還對誰有影響啊?
確實是會有的!
容艾彼提醒您,我們可以把受事件波及的人以同心圓劃分成不同等級。受事件直接影響的人,也就是倖存者,會處在同心圓中最核心的位置。往外會有幾個更大的圓,分別是罹難者/倖存者的至親,接著可能是深入救難現場的工作人員,以及和罹難者/倖存者有一點接觸但不太熟的親友,最外圍可能就是和此事件看似最沒有關聯的一般民眾。
要注意,這個同心圓的劃分只是最粗略的分類,理論上處在同心圓越核心的位置,出現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症狀的機率應該越大;處在同心圓外圍的一般民眾,受到的衝擊沒有太大,反應應該也不會太激烈。
但PTSD的另一個特性為——相同的事件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反應——即使處在最內圈的倖存者也未必會出現PTSD症狀;反之,即使處在最外圈的一般民眾,也可能因為普悠瑪出軌事件勾起過去的創傷記憶,出現類似PTSD的症狀。
而且因為媒體傳播的關係,即使不在事發當場的人,只要緊緊follow媒體資訊,也可能知道許多現場的細節,比如替代役男被削半邊臉、現場有許多與軀體的四肢,也有媒體會將2010年10月21日蘇花公路遊覽車翻覆事件的新聞畫面再次播放,拿來與此次事件對比,甚至聲稱此為詛咒等等。
這類訊息,本身就是很有畫面、會帶來壓力的訊息。若沒有意識到要對訊息進行刪減,有意識地控制進入的訊息量,即使是沒有任何創傷經歷的一般民眾,也可能會出現心情憂鬱、易怒、減少人際社交,種種類似PTSD患者出現的麻木感、逃避或過度反應的症狀,更遑論過去有過創傷經驗的一般民眾。
艾彼心理師必須澄清,創傷大小不在於客觀判斷,而是在當事人主觀感受。可能騎機車出車禍,也足以構成一個人對交通的創傷經驗。普悠瑪號出軌事件,也可能擴及到澎湖空難的倖存者、罹難者家屬,讓他們再次想起之前的創傷經驗。
如果這幾天,你發現自己、身邊親友,有以上的情緒反應出現,艾彼叮嚀你,請有敏感度,先了解對方過去是否有過類似創傷,以及提醒對方減少接觸意外事故相關的訊息,請對方仔細觀察攝取訊息量減低後,症狀是否還存在,如果症狀持續超過3週,會反覆出現哭泣憂鬱或惡夢等,務必提醒對方尋求專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