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齊安
2018年最受矚目的日劇《下町火箭》第二季,在開春的兩小時SP後劃下句點,本季11集在日本的平均收視率以13.6%作收,從第一回到最終回的收視率,都比起2015年的第一季低上一截。即便最後一集還沒真正完結,但SP收視率也只比平均收視率略高0.4%,表現差強人意。
在演員原班人馬全員回歸、甚至竹內涼真、土屋太鳳等新生代主力比起三年前的名氣、星度都還要提升不少的情況下,為什麼不但無法再風光奪下年度收視冠軍,甚至被同為TBS電視台出產的另外幾部作品《99.9不可能的翻案II》、《黑色止血鉗》及《女強人小媽》給壓了過去呢?
「繼宇宙之後,這次要挑戰的是大地!」
一樣是熱血沸騰的小工廠完成大任務主題,第二季以池井戶潤的本系列小說第三、第四集改編拍攝,一向最擅長關注銀行員與中小企業職場問題的池井戶,這回專注在全世界都在發生的農業人口老化現象,解決方法便是開發出功能完善的無人機、拯救農家與未來的糧食危機。
佃航平社長在完成發射火箭的夢想後,開發的醫療器材與無人機都是為了回饋社會、幫助弱勢族群,是很值得肯定、賺人熱淚的「職人劇」主題。技術開發是耗時費日、無趣且失敗遠多於成功的漫長奮鬥,然而佃製作所的成員絕不放棄,觀眾不僅從《下町火箭》中充分體會日本引以為傲的職人精神、也從劇中得到勇氣與激勵,在每週日晚間的「日曜劇場」收看完後,以充滿鬥志的心情迎接隔天起的上班日。
第二季同樣有佃製作所遭遇夥伴背叛、與其他企業間的競爭這些元素,甚至增加了些合縱連橫的商戰描寫。更塑造了比起第一季的小泉孝太郎還要厲害的反派角色──帝國重工下一任社長,反對火箭開發的的場俊一。
佃製作所可說是面臨腹背受敵、比起第一季還要艱辛的挑戰。然而,看似相距不遠的套路,在觀眾的審美疲勞、爽度不足、人物性格與現實過度脫節、無人耕作機欠缺火箭與高迪的吸引力下,都讓這部戲陷入了一定瓶頸。
▲《下町火箭2》的收視率遠遠不如第一季/圖/翻攝自推特
或許因為劇名叫做《下町火箭》,即便第二季已經與火箭開發沒有太大關係,但劇中仍不時插入「兼用卡」似的重複火箭發射成功後眾人歡呼慶賀的場景,再怎麼熱血觀眾都會看膩,難以重溫同樣的感動,尤其在與主線無關的情況下。
至於爽度不足,就是第二季並不像第一季或者《半澤直樹》這樣在全劇安排了足夠的「打怪升級」高低潮起伏。半澤在打倒大和田之前先擊敗了好幾個「中頭目」、化解不同程度的危機;《下町》第一季也是分別完成了火箭與高迪兩個任務。但這次的設定是幫助Gear Ghost度過難關後反而遭遇背叛,直到SP才一次解決的場和敵對企業聯盟,中間的氣氛一直是比較壓抑、並不符合池井戶潤日劇的痛快感期待。
雖然《下町火箭》一開始就強調了阿部寬的聖光術地圖砲技能,但在第二季的描寫顯得說教意味濃厚、已經多少與現實過度脫節,反而讓觀眾失去共鳴。對上班族來說喜愛半澤直樹的地方是他敢於反抗上司、說出一般人心裡不敢說的話,而且惡勢力會遭到報應。
反觀佃航平不斷打出「為了日本的未來、為了幫助農民」大義,不惜說服上頭的帝國重工,也要把辛苦研發出來的專利授權給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曾經無情背叛自己的小人。固然SP中有著力描寫他們親眼見證農民颱風天中的痛苦而下此決定的過程、且觀眾心知肚明本劇的重點不在描寫商場競爭,仍是「違反人性」且「政治正確過度」的處理。
嚴格來講,第一季的員工時常加班到隔天還不要求休息已經有點「資方主義洗腦片」之嫌,第二季更像是日本政府的官方農業&企業教育宣導片呢。
最後是很現實的,即便池井戶潤這兩部日劇代表作都融入不少專業領域知識、本來在收看上就有一定門檻。但這些不利因素能夠用題材的「趣味性」與「新奇」來掩蓋。再怎麼說,發射火箭都是十分令人嚮往的國家級偉業,在收看的過程中觀眾也彷彿參與了火箭開發從失敗到成功的過程,是一般日劇或者實境節目難以得到的體驗。
▲阿部寬主演《下町火箭》成為2015年收視冠軍/圖/翻攝自TBS官網
「高迪」身為人工心臟瓣膜,雖然因日劇醫療題材多而不再那麼獨特,但在反派角色、溫馨劇情刻劃得宜的情況下,仍維持住吸睛的程度。然而耕作無人機算是現實中已經發展成功的技術,題材不夠新,而且本質上也不如前兩者有趣。
很現實的來比較,大部分觀眾的理想志願肯定是太空人、醫生大於農夫的。加上第二季整季都在講同一個故事,畫面聚焦種田,沒有新的轉折,也難怪有網友批評像在看《自給自足一人農業》這類農業實境節目。
雖然稱不上票房失利,但《下町火箭》第二季的成績也確實難叫金主滿意。成功的續集電影往往最難拍,之後若有第三季的可能,就讓我們期待池井戶潤與編劇能夠突破困境、再創日劇高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