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雜
前陣子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熱播,阿雜也看的很感動嗚嗚,一部好的戲劇真的能影響社會的氛圍。但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法院的場景時,律師們都穿著什麼顏色的袍子呢?為什麼法官的顏色不一樣?為什麼一定要穿袍子呢?
一、法袍的由來
在中世紀歐洲的大學裡,主要只有四個領域,神學、醫學、法學和藝術(人文教育 liberal arts)。其中前三項更是重點學科,若硬要講發展先後的話,其實早期神學的地位更高一些,後來法學從神學中獨立出來,在文藝復興後才更受到重視,而現代醫學則是在科學革命後突飛猛進。
咦?這集不是要講法袍嗎?怎麼講到神學去了?其實法庭中穿的法袍,跟神學關係匪淺喔!
在十一世紀前,歐洲人主要受教育的地方其實是修道院學校(那時的教會勢力極其龐大),裡面有神職人員會教修道者們(修士和修女)相關知識,課本就是聖經。
所以當時的歐洲很多識字的人都是從修道院出來的,修士與修女也抄寫出很多典籍的「手稿」(manuscript),修道院可以說是中世紀的文化生產中心,不管是建築或是制度都帶給中世紀的大學很多影響。
天主教修士穿袍子,而神學跟法學又曾經糾結不清,許多法學家都是從修道院出來的,因此修士袍就成為了「法袍」的前身。直到現代,在神聖的法庭上,法袍成為了一種特別的傳統。
▲法袍的前身是天主教修士服/示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二、五顏六色的法庭
法庭上角色那麼多,又是用哪些顏色分辨職務的呢?
其實在中世紀的時候,法庭上顏色很混亂啊,每個人都挑自己喜歡的顏色在穿,17世紀才開始有規範。例如英國就在1635年頒布法令,規定法官跟其他法律人員的穿著。
好,讓我們回到現代,目前台灣的法庭上顏色又如何分配的呢?
▼法官:黑袍鑲藍邊。
▼律師:黑袍鑲白邊。
▼檢察官:黑袍鑲紫邊。
▼書記官:黑袍鑲黑邊(就是全黑啦)。
▼公證人:黑袍鑲紅邊。
▼公設辯護人:黑袍鑲綠邊。
▼通譯:黑袍鑲茶色邊。(替聾啞、外國人或其他不通曉國語之人傳譯相關陳述內容的工作)
▼專利師:黑袍鑲黃邊。(主要是為專利侵權相關問題作為訴訟代理人)
(以上法袍找不到能使用的版權照片,阿雜只好自己製圖,有點醜請見諒。)
可以發現,都是黑色為底,至於為什麼是這些鑲邊顏色呢?其實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有人也根據意涵和職務的脈絡去推敲出可能的原因。例如書記官的法袍全黑可能是因為早期是用墨水寫字,容易弄髒袍子所以乾脆弄成全黑的,這類推敲我就不一一列出來了。
題外話:為什麼要「打官司」?
官司就是訴訟的通俗版用法啦,至於為什麼是這兩個字,可以從字面上去分析。例如「官」就是官府、「司」是掌管的意思。到掌管法令的官府去請求裁決,人民後來就習慣用官司當作訴訟的意思。
至於為什麼是「打」呢?這個阿雜不敢確定,但我認為上法庭就是一種不流血的戰鬥,官司就像打仗一樣,雙方都做足了準備要來開「打」,用「打」這個動詞聽起來很有魄力呢(笑)
順帶一提,常看到法官手裡的小槌子叫做「法槌」,據說源自於「驚堂木」,目的都是要維持秩序跟威嚴。目前台灣還有保留法槌,並有「法槌使用要點」喔,在法官宣示開閉庭跟維持秩序時使用,須為木質,褐色或原木色,平時由庭務員保管,但並不強制法官使用。
▲台灣沒有強制要使用法槌/示意圖/CFP視覺中國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