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島廣子(精神科醫生)
譯/駱香雅
● 陌生帶來防備心,錯認對方惡意而攻擊
如果受到不合理的對待,由此而產生的憤怒日積月累堆在心裡,有時內心也會變得疲憊不堪,讓我們看看下面的案例。
滿懷期待進入公司,但被分配到部門之後卻遭受女性主任的欺負和騷擾。即使到公司上班也無視我的存在,既沒有被分配到工作也沒有給予指導,還像是故意讓我聽見一樣說我壞話。別人經常說我很溫柔、人太好了,所以我總無法頂嘴。長期累積怒氣的下場就是內心傷痕累累。難道我被當成壓力發洩的管道了嗎?
事實上,這位主任女性也可以被視為「有困擾的人」。
不管怎樣,一個人如果長期用負面態度對待別人,幾乎都可以說就是「遇到困擾的人」。人如果沒有困擾,通常對他人會採取溫柔和善的態度。
▲一個人如果長期用負面態度面對別人,幾乎可說是「遇到困擾的人」。(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 別為「對方的問題」折磨自己
如果能夠將這個問題完全看成是該女性主任自己的問題,相信當事人的心情應該會輕鬆許多,同時也比較能夠放下憤怒的情緒吧。
明明已經是成年人,也當到主任職位,算是有點社會地位了,卻還用這種幼稚到不行的態度在對待他人,每天做出這些可恥行為——這麼一想,甚至還會覺得她其實很可憐呢。
假使你用「被當成壓力宣洩的管道」來看待自己,由於遭受到欺壓迫害,你肯定會覺得很憤怒。不過,如果將女性主任看成一個「無法壓抑不成熟舉動」的人,那麼就不是你的問題,只是她不過就是那樣的人罷了。
看到這種人,當然會讓人覺得「身為社會人不應該有這種態度」,也會覺得「現實不應該如此」吧?不過,誠如前述,如果你保持「現實不應該如此」的想法,對自己來說只是徒增壓力而已。
「這個人,就是只會這樣做的人」——首先就從承認這個現實開始做起吧!
如果從工作環境來考量,這位女性主任的行為並不恰當,而且所有的霸淩行為都不應該被正當化。
我認為若有可以諮詢、商量的對象,應該盡快尋求幫助;如果可以離職或者換工作,不妨也納入考慮。由於這位主管會採取如此不恰當的態度,與其跟她溝通,我認為找別人商量是更為實際的做法。
但是,既然這間公司會長期維持這狀態,恐怕也是個難以改變的職場環境吧。滿懷期待好不容易進入公司,卻在「現實不應該如此」的壓力之下壓垮自己,實在很可惜。
為了讓內心輕鬆一點,不妨試著稍微調整自己的看法吧!
▲如果遇到不適合的工作環境,應該盡快尋求幫助。(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 人們往往會欺負「自己不懂的東西」
請試著思考一下,經常被他人評為「溫柔」、「人太好」的自己,為什麼會成為欺負的對象?
一般來說,欺淩行為的對象會是「不相容的人」。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如果身邊存在「不瞭解的因素」往往就會引起不安。令人不安的部分可能在於不明白對方在想什麼、不曉得對方對自己的看法;或者也不知道對方是否為可用之人等等。
換句話說,是那些「不確定性」讓人感到不安,就像這個案例裡,女主管會以排除或攻擊的方式展現自身威勢。
就以被說「人太好了」這個類型的人來說,這一點很有可能會成為「不瞭解的因素」。諸如:「為什麼這個時候還不會生氣?」、「為何他還能保持冷靜?」這些難以掌握的感覺,都使人不安。這並不是善良讓人不安,而是「缺乏起伏的淡薄情緒」讓人不安。換句話說,就是「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換句話說,若你真心想要處理好這種情況,讓自己成為「更容易理解的人」也是一種方法。
這裡雖說是「容易理解」,但並不是對於不合理對待加以回擊的意思。
總而言之,由於你的首要目的是讓對方感到安心,所以這種「容易理解」所要表現出來的應該是「向對方展現好意」。
例如你可以把對方視為尊敬的前輩、向對方傳達自己想要向他學習、希望對方教導自己工作……只要讓對方知道你在想什麼,對方的不安應該就會減少,態度或許也會好轉。
● 如何化解他人不安?
在許多莫名其妙的職場霸淩當中,有時候的狀況是——對方覺得「理當接受這樣的對待」,結果卻未如預期。老實說,這種情況意外地多。
總而言之,就是你傷到對方的面子了。
例如主任邀約喝酒時,單純因為有事而拒絕,或許就只是這種程度的事情。
或許從主任的角度來看,會覺得:「怎麼會有這種事?」又或許問題在於你拒絕了之後,沒有向主任表態說:「真的很可惜,下次一定要帶我去喝酒喔!」
即使是像這種「不經意傷害到他人顏面」的情形,如果你能向對方釋出善意,讓自己成為「容易理解的人」,或許他的看法就會變成「那時他拒絕參加聚餐,或許真的只是因為有事吧」、「後來沒有來打聲招呼,可能是因為年輕、社會經驗不足,或是太害羞的關係」。
▲拒絕上司後,記得要顧及他的顏面,不要不經意的讓對方覺得你沒有尊重到他。(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即便你釋出善意,對方態度卻沒有任何改變,這種人最好就把他看成是「在這個時間點,對方所能接受的極限」——這應該是最能夠減輕壓力的想法吧!
此外,如果已經向對方表達敬意,也告訴對方希望他指導工作,卻仍舊慘遭忽視,如果你身處於正常的公司,我想其他同事應該會對你伸出援手。除非你本身真的有很多「難以理解」的因素,由於這時對其他同事來說也很難理解,有時候確實會意外地連其他人也沒有伸出援手。
然而,認為「自己被討厭」和「自己讓對方不安」這兩者之間是有很大差異的。前者會伴隨著自我厭惡和自我防禦,換句話說,你的意識會朝向「自己被欺負」走,於是產生讓內心傷痕累累的能量。
如果是後者,你就能夠思考:「對方是對於哪個部分感到不安?」、「要怎樣做才能讓對方感到安心?」
即便已經很努力了,或許當下就是無法消除對方心中的不安感,不過那終究是對方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性質,和你要不要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傷痕累累並無關聯。
※POINT:他人的不恰當行為,都源自於內心的不安。
*本文摘錄自《用對情緒,可以幫自己療傷:做再好總會有人不爽你!你並非不夠好,而是對自己不夠好》
作者: 水島廣子
譯者: 駱香雅
本文由 方言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