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執導、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主演的DC電影《小丑》,殘酷而真實地呈現底層人物悲苦,逆勢掀起一場社會革命,更因瓦昆的神級演技,將經典邪惡反派重新詮釋,使電影挾帶威尼斯金獅獎的榮耀與超高評價於全球熱映中!
眾多影迷除了在《小丑》裡找尋電影致敬的《計程車司機》、《喜劇之王》的影子,對於電影巧妙連結蝙蝠俠身世,以及重新改編了「小丑」亞瑟佛萊克與韋恩父子的關係,而感到讚嘆驚喜。
(圖/《小丑》劇照,下同。)
雖然片中最後暗示前面演繹的這一切,有可能只是待在精神病院裡的亞瑟的幻想抑或是對自身的期望,使得劇情遊走於虛幻、真實之間,帶出無限想像,但許多觀眾仍好奇,未來亞瑟佛萊克與布魯斯韋恩到底有沒有交手機會?
根據外媒《FANDOM》報導,導演陶德菲利普斯最近又丟出了2個關於《小丑》的細節。
第一是:
「如果有續集,瓦昆菲尼克斯的小丑,永遠都不會與長大的蝙蝠俠對抗。(Joaquin Phoenix's Joker would never go up against a grown up batman if there's a sequel.)」
這也應證了導演先前就曾對外表示過,羅伯派汀森主演的新版《蝙蝠俠》與自己創作的《小丑》不會在同一宇宙,兩者也不會有任何交集與關聯。
第二個細節則是:
「亞瑟佛萊克可能不是真正的小丑,但他是鼓舞蝙蝠俠真正敵人的靈感來源。(It's possible Arther Fleck isn't the real joker,but an inspiration for batman's real nemesis.)」
在電影裡我們可見蝙蝠俠的父親湯瑪斯韋恩,並非過去設定死於不知名人物的槍口下,而是底層群眾在受到亞瑟佛萊克化身的小丑的鼓舞後,進而暴動反抗政府、社會,才讓這名財富名聲萬貫的大企業家死於革命之下。
亞瑟佛萊克或許並不是蝙蝠俠故事中真正的敵人「小丑」,他是殘酷世界下的產物,挑起抗爭的象徵代表,因為有了亞瑟,才產生了爾後的「小丑」。
另外《小丑》其實本來會有「片尾畫面」(或俗稱「彩蛋」畫面),常看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的觀眾,也已習慣等到roll card結束後繼續觀賞,原本瓦昆也提議陶德菲利普斯,何不循著舊電影傳統,在roll card一邊跑時,旁邊播映被稱為「bloopers」的因為NG而刪減的畫面,但在陶德菲利普斯幾經思量下,認為帶有笑料的NG畫面不符合電影調性,因此沒有做「片尾畫面」的安排。
至於《小丑》會不會有續集?
其實瓦昆自己也給出相當正面的回應,「我和陶德聊了很多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總體來說,我們能一起再為《小丑》做一些特別不同的合作的話,應該會非常有趣。這部電影最終成就了一個夢幻的角色,在拍之前我沒真正想做的事,我真的不知道能做什麼。陶德和我應該會持續合作吧,因為這看來還有發展性,我們能帶著這個角色做出其他可能。」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