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看完《獅子王》後,小朋友意猶未盡,好奇獅子和夥伴們平常真正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於是,家裡的電視頻道開始從「佩佩豬」轉向「動物星球」跟「國家地理」。
但,如果有一天,國家地理不再拍野生動物的生態故事,改拍地球上的垃圾,獅子王變成了垃圾王;Discovery探索頻道再也看不到探險家在叢林、荒島上冒險,而是比賽在垃圾島上求生;動物星球拍的不是動物如何躲避獵食者突擊,而是動物媽媽教導小動物,要閃開原野或大海裡的塑膠製品,小心別被纏到腳會爛掉、不要貪吃會噎死。
你,會想看這樣的電視節目嗎?
(示意圖/顏寧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這不是我在唬爛50年後的恐怖故事。事實上,生態紀錄片霸主的BBC,發現塑膠垃圾對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遠超出我們想像,特地拍攝專門討論塑膠垃圾的紀錄片《Drowning in Plastic(塑膠洪流)》。
藍色星球的重磅影響
早在一甲子前,BBC是第一個推出生態紀錄片的電視頻道,許多英國觀眾跟著主持人大衛艾登堡一起成長,認識地球上珍貴的各種生物。
在《藍色星球2》片中,因塑膠垃圾而死去的抹香鯨寶寶,讓無數英國觀眾流下同情和憤怒的眼淚。最後艾登堡爺爺登高一呼,塑膠垃圾即將吞噬我們的藍色星球,在局勢無可逆轉之前,我們需要改變!
英國女王率先起身,皇家擁有的城堡和花園等,全面淘汰塑膠製品。英國國會也順勢推行減塑政策,首相梅伊更宣佈25年環保計畫。在《藍色星球2》播出後,民眾大量搜尋和使用「一次用(single-use)」一詞,隔年,BBC用《塑膠洪流》回應大家的焦慮、不安和疑問。
快被塑膠洪流淹沒
在90分鐘的紀錄片《塑膠洪流》裡,研究人員在澳洲外海的豪爵島長期觀察海鳥生態。令人心碎的是,她們發現海鳥爸爸鳥媽媽餵下太多塑膠碎片,讓越來越多海鳥寶寶因為營養不良,或因碎片刺傷消化道而死亡。
最高紀錄是一隻90天大的鳥寶寶,身體裡竟取出了276片塑膠碎片,佔牠體重的15%。換算成一個大人的話,等於吃下50碗塑膠的量!
我們製造的塑膠,只有極小部分進入回收,其他成為垃圾的滾滾洪流,流向世界,造成環境的負擔,也使許多生物受害。主持人最後在片尾沉痛的說,再好的回收或清理,都比不上改變人的心態,惟有源頭減少使用,才有可能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