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是個給予的季節,除了朋友圈之間會互通有無的想要玩交換禮物以外,也是百貨商品折扣的季節。這種消費廣告刺激的很兇猛的時刻,一定會勾起你想到一些人的需要,也會想趁這個季節為他們多買一些。買禮物,是一個為他人慷慨解囊的表現。也是關注其他人需要什麼,為他付出的表現。很少人知道,買禮物這種為他人發光發熱的行動也和我們腦中的運作有關,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不只收禮的人會感到開心,送禮的人也會感到滿足。(圖/Pixabay)
購買禮物的行為,屬於廣義的利他行動。這個行動,會讓我們心裡感覺好,心情變得高亢,「助人為快樂之本」也就是這樣來的。研究利他行為的心理學家,給予每一位參與者一些虛擬的貨幣,讓他們在設計過的情境中互動,事後在訪問他們每個人在過程中的參與,與每個人的心情。
研究者發現,在過程中隨機為他人有金錢付出行動的參與者,較容易出現滿足的情緒。會覺得錢用在其他需要的人身上,比用在自己身上感覺更好。研究者也發現,即使是兩歲的孩童,孩童把餅乾給娃娃,也會比自己吃掉餅乾來的開心。有些人提出疑問,如果不斷持續的對其他人好,會不會引發慷慨的遞減效應?意思就是,會不會每次的付出,感覺到開心的程度會下降,久而久之就不想為他人購買禮物,或是替他人著想,以大方的行動滿足對方所需了呢?
▲幫孩子戴上自己送給他們的禮物,會感到無比幸福。(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多慮了,神經科學的研究特別指出給予或付出的舉動,和我們頭腦裡面的伏隔核運作有關,伏隔核主要和多巴胺的釋放有關。而大名鼎鼎的多巴胺,主要和人的正向情緒、幸福感相關。
所以當一個人出現利他的行動時,會不斷不斷的分泌多巴胺,讓他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滿足、感到讚許,並且想要持續的做更多!這個現象也和上癮很像,總之,多巴胺的作用就是像一個漩渦一樣,讓人很喜歡並且想要持續不斷地再次嘗試!
▲有誰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你還沒有好好感謝對方的?(圖/pakutaso)
誒,艾彼這樣寫不是在鼓勵每個人在這個季節都需要購物消費,刺激購買慾喔!而是,在這個歲末的時節,希望你能夠思想一下,即將成為過去的2018年,有誰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你還沒有好好感謝對方的?
付出者的開心,並不在於送出的禮物有多高貴。而是你去做了一個為他人生命帶來正面影響的舉動,這點會讓你很有成就感,讓你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即使是一張小卡片、一張小紙條也好,請你今天開始,去當一個給予的人吧!
延伸影音...